1 / 36
文档名称:

缺铁性贫血.ppt

格式:ppt   大小:59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缺铁性贫血.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1/11/15 文件大小:5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缺铁性贫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调查
★ 80年代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病为30%左右,在发达国家 24%,
★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在15个省26个市县对17,484人儿童孕妇进行铁缺乏大规模流调,%,%,其中7-%
★1992年WHO公布5-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为46%其中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最近美国报道1-2岁缺铁为9%,缺铁性贫血为3%;青春期缺铁为9%,缺铁性贫血为2%;即便是青春期男孩铁储存也下降50%。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铁在体内的代谢

:正常人体含铁约35-70mg/kg,2/3合成血红蛋白起运输氧气作用
:在横纹肌与心肌中起氧气储存作用。
:如各种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以铁蛋白(易于利用)及含铁血黄素(不易利用)的形式储存在骨髓和网状内皮系统。
:少量铁和运铁蛋白结合,运转于组织间。
%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铁吸收率极高,达50%±。
铁吸收率<10%。
故6个月内母乳喂养者很少缺铁性贫血。
肉类:
母乳:
牛乳:
以血红素形式★吸收,吸收率10 ~20%。
以游离铁形式★吸收,吸收率仅1%±。
非动物食品:
故牛乳喂养儿须及时添加辅食。
以游离铁形式吸收和排泄:
以血红素形式吸收: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铁的日需要量:
婴儿 -;
-;
青少年1-2mg/日;
-1mg/日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铁的来源:
外源性铁—来源于食物,含铁最高的食物为黑木耳、海带
和肝;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和绿叶蔬菜;奶类含铁少。
内源性铁—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铁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
重新被利用。
铁的吸收:
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区和空肠上段,靠小肠黏膜细胞调节,起
暂时保存铁的作用,肠黏膜生存期为2-3天,当体内铁多,铁进入
肠腔内,以铁蛋白存在肠黏膜细胞中,铁随肠黏膜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仅少量进入血中;当体内缺铁时,铁从肠黏膜细胞大量进入血中,很少从肠道排除。
铁的吸收还受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食物铁(Fe3+)
Fe2+


还原
物质
十二指肠
空肠上部
小肠黏膜
Fe2+
肠道
血浆
Fe3+
铜兰
蛋白
去铁蛋白
铁蛋白、
含铁血黄素
(储存)
转铁蛋白
制造血红蛋白
(骨髓)
铁盐形式吸收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破坏)
粪便排出
Fe2+
铜兰蛋白
氧化
Fe3+
铁蛋白
去铁
蛋白
Fe2+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
血红素
珠蛋白 ★
胃酸
蛋白
分解酶
血红素形式吸收: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转铁蛋白:是一种单肽链的β1球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
其合成率受肝细胞中铁蛋白含量影响,铁蛋白↓_→ 合成率↑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运铁蛋白仅1/3与铁结合。
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血清铁。
血浆中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总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占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数称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基本概念:
三、铁在体内的运转:
★铁蛋白:全身大多数组织细胞均有铁蛋白,主要在肝、脾、骨髓、肠黏膜中,为铁储存的主要形式。其次为含铁血黄素。
血清铁蛋白:主要来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与储存铁成正比。(但在发热、炎症、肝功异常、恶性肿瘤时可增多,须注意)。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
四。铁的排泄:
正常每日仅有极少量排除体外:
其中大部分于肠黏膜细胞、红细胞、胆汁中从肠道排出。
其他从肾、汗腺排出。
缺铁性贫血贫血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