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河中石兽.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中石兽.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中石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中石兽》
主备:刁涵程审核: 审批:
班级: 组号: 姓名: 评价:
【学****目标】
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重点】
1.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学****难点】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课时安排】
3课时
【自主预****br/>一、填空
,这是所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字,学者,是的总篡官。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三、朗读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朗读课文两遍,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朗读情况,在相应的括号里打对勾。
⑴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
⑵朗读流畅,有感情。( )
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
家长签字:
【合作探究】
一、翻译下列句子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果得于数里外。
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闻之笑曰
?
,不亦颠乎?


,固颠
……
【精讲点拨】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2)试分析三人寻找石狮的方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拓展训练】
1.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为暴涨携之去( )
湮于沙上( )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 据理臆断( )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
(2)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___________
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