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定编定岗定员 1 、劳动定员的概念劳动定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 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或者说是企业用人的数量与质量的界限。(如某装配线的劳动定员是:装配主管 2人,装配工 6人,检测人员 3人,其中中级检测工 1人、低级检测工 2人,共计 11人。) 2 、劳动定员的对象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劳动组织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即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 都应包括在定员的范围之内。具体包括从事各类活动的基本生产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以及服务人员和各类管理、技术人员。 3、劳动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 劳动者生产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如上述装配线上员工完成100 件某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为 1200 工时,即为劳动定额)。注意: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而且还要消耗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对于这几方面的消耗都要预先规定一定的标准。因此,除劳动定额外,还有诸如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定额、流动资金占有定额等。可见,劳动定额只是生产中各种定额的一种,而不是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的标准,也就是说, 劳动定额不包括过去消耗的物化劳动在内。 4 、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与联系(1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数量与质量的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对劳动力消耗“量”的界定。在这方面,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即对人或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相同之处) (2) 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人· 月”、“人·季”,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工日”、“工时”没有“质”的区别(相同之处) 。(3 )从事实和应用的范围来看,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工人、学徒、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都纳入了定员管理的范畴。但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的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 40% —50% 左右。(差异之处)。(4 )从制定的方法来看, 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 ①按劳动效率定员。即按生产总量、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②按设备定员。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③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多少、工作量等来确定定员数量。④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数或某一类服务对象的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某种人员的定员人数。⑤按组织结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在上述劳动定员的方法中,前三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如统计分析等方法的延伸。二、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搞好定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劳动工资计划的基础。 3 、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 4 、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三、企业定员的原则搞好劳动定员工作, 核心是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所谓定员水平,就是各类人员定员数量的高低、宽紧程度。为了实现劳动定员水平的先进合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 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如何做到定员的精简、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