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3古诗两首.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3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1/11/16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3古诗两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23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八、、





山,






船。






散,






天。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 知道 “六月二十七日 ”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 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 “醉书 ”,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 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 “三苏 ”。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
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 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 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 “看经楼 ”。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 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 翻墨 ——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 ——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4) 名句赏析 ——“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 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 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 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 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 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 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 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 “白雨跳珠乱入船 ”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 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 50 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 五年。 ”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2、 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四、
看图说意,
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
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
2、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八、、

翻 墨 未 遮 山


跳 珠 乱 入 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 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