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世界的聚落.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界的聚落.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11/17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界的聚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谢文强 吴忠二中
课题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计划课时
2课时
项目
内 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相关图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含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学****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备一
复备二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聚落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学****任务(一)
1、自主学****br/>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61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并完成P61活动题2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62页活动题1、2、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完成P63活动题1、2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 ,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