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古诗词浣溪沙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793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浣溪沙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17 文件大小:7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浣溪沙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古诗词 浣溪沙
第一页,共20页。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qīnɡ quán)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1页/共19页
第二页,共20页。
字意
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潇潇:形容(xíngróng)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第2页/共19页
第三页,共20页。
句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玩,寺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刚生长(shēngzhǎng)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
第3页/共19页
第四页,共20页。
赏析(shǎnɡ xī)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作者此际漫步溪边(xī biān),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第4页/共19页
第五页,共20页。
背景(bèijǐng)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biàn fǎ)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第5页/共19页
第六页,共20页。
生平(shēngpíng)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shìtú)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仕途(shìtú)坎坷:
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外放颍州;
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
第6页/共19页
第七页,共20页。
第7页/共19页
第八页,共20页。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tōnɡ pàn),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六月(liù yuè)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