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楷书的结构原1.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楷书的结构原1.doc

上传人:wltawn 2021/11/1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楷书的结构原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楷书的结构原则(二)
周海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楷书的结构规律,并运用到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中
教学重点:楷书的结构规律,并分别使用钢笔、粉笔、毛笔实践
教学难点:楷书的结构规律,并分别使用钢笔、粉笔、毛笔实践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具体讲授:
 
一 、穿插与避让、向背与包裹(结合学生训练)
 
 书写楷书时,所有的笔画均须有序地凝聚在字的中心,即“中宫收紧”。所谓“中宫”是练毛笔字的衬格“九宫格”的中心一格。凡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要往中心靠拢,使之融为一体,在靠拢时又须互为揖让。“揖”是打躬作揖,“让”是谦让。在书写时左右两部分要体现团结、服从的精神。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1、左小右大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部首在左边,“挍”(校)字,左边三分之一,右边“交”三分之二。从左边偏旁的短横看左长右短,竖钩明显往右挪移,是向中宫靠拢的表现;右部的“交”尽情发挥,这是小让大,次让主的典范。 可见,我们在写字时要十分小心留白,不使其过于闷塞。
再如柳体的“教”字也是左右均等的字。“孝”的上部占五分之三宽度,“文”头占五分之一定度;为了均等,“孝”下部让了“文”。左右两边既争又让,却不碰撞。另外“教”字的三撇很有意思。“孝"的长撇挺直而长,反文上撇为短撇,下撇为弧形的柳叶撇,起笔、收笔不同,曲直不同,,用在此处既可减轻重量,。
 
2、左大右小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所占比例大,右边所占比例小,叫左大右小。如 “額”(额)字(柳体),“页"分为辅占三分之一,“客”部为主占三分之二.“页"的上横缩短让左部的宝盖;“客’部的掠改变为长点,“知”、“弘”一类右部小的字,右部往往居中或略下靠。
 
3、左右向背
字的左右两部分往往有相向、相背或同向之别。但这些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感觉而已,很难直喻.
a、相向。“拥向"指左右两部分“面对面”。古人将这样的结构称“合如对目”,“幼”字左“幺”的上提,让“力”的长撇插入,使它们亲密无间。柳体“端”字左“立”的上仰右靠,右上部“山”的斜置而左移,似乎倚在“立”的上横,。
b、相背。“相背”“分若抵背”,两部分背靠背、例如额体“兆”字和柳体“雕”字.“兆”字左下点的挑出,锋向直指右部竖弯钩的起笔处,互为呼应,故虽背而并未分离,仍有内在的联系。“雕”字左“周”虽然顾左,但右“隹"却紧紧依靠在“周”的背上,特别是“隹”的长竖支点偏右,重心势必左靠,是背而不离的范字。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这种背而不离现象为“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
 
3、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边有围框或局部围框箍住的字。全围住的称全包围结构,局部围住的称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分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四种.
 
二 、排叠与顶戴、各尽其势(结合学生训练)
 
1、排叠与顶戴
凡上下结构的字,除了上下均须往中间靠以外,还有上覆下和下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