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要对大家说的是我对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一点想
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简析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 1881 —1942)为俄国大文豪
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 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
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
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 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
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 以及他本身的思想
也是矛盾统一的。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 写他
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 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
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
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 夸张的妙
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因此,本文
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
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 体裁
有回忆性散文和名家传记, 让学生了解作者或传主的人生经历, 追寻其思想轨迹,并能从中 有所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 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
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
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其学会,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
因此我制定了几下几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有B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