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píngjià)指标总结
第一页,共56页。
汇 报 内 容
一、油藏分类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zhǐbiāo)分类及计算方法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第1页/共57页
第二页,共56页。
一、油藏(yóu cánɡ)分类
第2页/共57页
第三页,共56页。
一、油藏(yóu cánɡ)分类
油藏是在圈闭中含有的油气并成为(chéngwéi)单独水动力学系统的部分。
分类(fēn lèi)原则(参考SY/ T 6169-1995)
地质特征
流体特征
渗流特性
驱动能量
圈闭
储集岩
储集空间
压力
流体性质
分布特征
润湿性
相渗曲线
毛管压力
驱油效率
天然能量
驱动类型
第3页/共57页
第四页,共56页。
一、油藏(yóu cánɡ)分类
油藏(yóu cánɡ)分类
原油(yuányóu)
性质
圈闭
储集岩岩性
渗透性
油气水产状
储集层形态
储集空间类型
地层压力
原油
含气量
油藏
埋深
润湿性
天然驱动能量
低粘油
<5
中粘油
<20
高粘油
<50
稠油
>50
凝析油
挥发油
高凝油
构造
圈闭
地层
圈闭
水动力
圈闭
复合
圈闭
砂岩
砾岩
碳酸
盐岩
泥岩
火山
碎屑岩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岩
高渗透
>500
中渗透
>50
低渗透
>10
特低渗
<10
边水
底水
气顶
层状
块状
孔隙型
裂缝型
双重
介质
正常
压力
异常
高压
异常
低压
未饱和
饱和
过饱和
浅层
<1500
中深层
<2800
深层
<4000
超深层
>4000
亲水型
亲油型
中性
天然
水驱
气顶
驱动
溶解
气驱
弹性
驱动
重力
驱动
综合
驱动
不规则状
按孔隙度、储量、地层温度、地饱压差…
传统分类法
第4页/共57页
第五页,共56页。
一、油藏(yóu cánɡ)分类
渤海构造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名称
构造形成机制
油气藏代表
发育构造单元
披覆构造
垂直应力
QHD32-6
凸起、低凸起
挤压构造
挤压
BZ25-1S
凸起、主断裂下降盘
反转构造
拉张、挤压
QK17-2
断层下降盘
滚动构造
拉张、沉积压实
QK18-1
陡坡带
牵引构造
压扭
JZ27-6
走滑带
底辟构造
垂直应力
KL11-2
凹陷中部
沉积背斜
垂直应力、属重力构造
JZ21-1
凹陷
潜山
拉张
BZ28-1
潜山
断鼻、断块
剪切
BZ34-1
凹中隆、凸起倾没端
传统(chuántǒng)分类法+构造成因
第5页/共57页
第六页,共56页。
一、油藏分类(fēn lèi)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fēn lèi)及计算方法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第6页/共57页
第七页,共56页。
二、油田(yóutián)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油田(yóutián)开发(多、快、好、省)
供水子系统
注水子系统
油藏(yóu cánɡ)子系统
采油子系统
集输与处理
系统整体性指标
注水子系统指标
采油子系统指标
井网密度
水驱控制程度
水驱动用程度
物质指标
能量指标
注水井
水驱指数
注水量
井数时率
压力
物质指标
能量指标
生产井
产油量
采油速度
含水率
递减率
注水-采油
子系统指标
注采井数比
注采比
注采井压差
耗水指数
注水压差
注水强度
注入倍数
存水率
注水-油藏
子系统指标
累积亏空
油藏-采油
子系统指标
生产压差
采油(液)指数
采出程度
生产气油比
采油(液)强度
地质储量
压力
储采比
吸水指数
第7页/共57页
第八页,共56页。
二、油田开发评价(píngjià)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dìngyì)
(xìtǒng)指标-井网密度
油田(或区块)单位面积已投入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计算方法-技术井网密度
没有考虑开发的经济效益
采液吸水指数法
水驱控制程度法
数值模拟法
第8页/共57页
第九页,共56页。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zhǐbiāo)分类及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经济(jīngjì)井网密度
累积生产能力特征(tèzhēng)曲线法
油田进人全面开发以后,可采储量剩余程度和生产总井数与时间的乘积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