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播撒阅读种苗 耕种广袤森林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实践研究
众所周知,阅读能使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语文教学中 的阅读教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感悟的过程,一个内化的过程。可是,在 教学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长期相处, 与家长的沟通, 我发现学生课内阅读理解 能力较为薄弱, 课外阅读内容较为单一, 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觉缺少灵性, 缺乏 深度和广度。他们往往就篇论篇,文本内涵的理解是孤立的、割裂的,看待事物 的角度也比较狭隘。 这样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于是,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基础上,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将两篇或多篇阅读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着 读, 并引导分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 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比较阅读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品位。 在比较文本的基 础上拓展阅读的范围, 鼓励学生自己选读优秀文学作品, 进行有效阅读, 达到阅 读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单篇课文——整本原著比较延伸
文学名著经历了历史的积淀,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 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 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从小读经典名著, 加以思考, 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 感悟世 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 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有效得多。 学生在课本中经常能接触到选自文学名著的 片段,课本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 选入适合学生的名著片段, 搭起沟通 学生与文学名著的桥梁。可是,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在课堂中,学生接触名著 的面是很狭小的, 内容也是很有限的, 同时,课本选入片段的改编也局限了学生 零距离接触原著作品。 如果能以文本为依托, 引入文学原著,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 读,既能更好理解课本的内容与思想, 也进一步扩大了学生阅读的外围, 对原著 的风格、思想内涵的把握也更充分。
小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这些名家名作充满崇拜和好 奇,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大师的部分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又很难读懂, 如果在阅读 上存在障碍,就会削减学生的阅读兴致。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以课文为基点,引导 学生把阅读的触角延伸至这个领域。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学生 基于以往的文学经验,普遍都知道课文选自《水浒传》里的一个故事。其实,放 在教材中的课文已经被改编过了, 避免了原著的深奥晦涩,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 和情感特征,读起来比较生动易懂。可是原著中出彩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 细致入微的描写都是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益于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 的。借助这一教材,我向学生介绍了原作及我自己的一些读书体会, 告诉他们原 著还要具体,故事情节更传神,原著中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读原著对把握人 物特点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我鼓励学生走进原著作品,激发他们对原著的兴趣, 并给予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读完原著写点心得,之后开展活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