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受热- 气温高- 气流上升受冷- 气温低- 气流下沉最基本的: 热力环流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季风环流热力因素:赤道受热、两极受冷夏季: 陆地升温快冬季: 海洋降温慢气压不均: 水平运动高压- 数值高- 等压面上凸低压- 数值低- 等压面下凹气流- 始终从高压流向低压动力因素:地转偏向力、极锋夏季: 陆地气压低冬季: 海洋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近地面形成 7个气压带 6 个风带东亚和南亚季风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三圈环流太阳辐射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下垫面性质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旋与反气旋、锋面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热力环流图解: 如右图所示, ABCD 四点气压高低排序为: BACD ;气温高低排序为 ABCD ;近地面 A 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 B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而高空 C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 D 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 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 2 个) 东北风东南风冷干等压面副极地低气压带( 2 个) 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 2 个) 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 2 个) 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 2 个) 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 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洲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大西洋上形成夏季(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冬季(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成因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受地形阻挡而上升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典型地区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雷阵雨山地迎风坡中纬地区; 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的降水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 9 、六大洲气候分布图大洲气候类型 1 、热带沙漠气候 2 、热带草原气候 3 、亚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雨林气候 5 、亚热带湿润气候 6 、温带海洋性气候 7 、地中海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草原气候 3 、热带沙漠气候 4 、地中海气候 5 、温带海洋性气候 6 、温带大陆性气候 7 、亚热带湿润气候 8 、高山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亚热带湿润气候 3 、极地气候 4 、温带海洋性气候 5 、地中海气候 6 、热带沙漠气候 7 、热带草原气候 8 、热带雨林气候 9 、高山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草原气候 3 、热带沙漠气候 4 、地中海气候 5 、高山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温带海洋性气候 3 、地中海气候 4 、极地气候 5 、高山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温带季风气候 3 、亚热带季风气候 4 、热带季风气候 5 、热带雨林气候 6 、热带沙漠气候 7 、地中海气候 8 、高山高原气候 9 、极地气候形成因子作用机制影响结果太阳辐射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分布不均纬度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 形成不同热量带季节变化冬夏季节太阳高度、昼长产生热量的差异大气环流调节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 多阴雨天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下垫面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影响大气水热状况大陆性温差大,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海洋性温 差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洋流影响沿岸大气的热量水分暖流为沿岸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地形海拔、地形起伏和坡向等如迎风坡湿润的上升气流带来降水如背风坡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天气其它岩石、植被、水面、冰雪等如绿洲温差较小,湿度较大等如荒漠温差较大,空气干燥等人类活动排放废热,影响下垫面,改变大气成分等积极影响植树造林、兴修水库等, 改善局部小气候消极影响破坏植被,排放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数值特征( 气温、降水)成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10° 之间终年高温多雨最冷月均温 15℃以上; 年均温 26℃左右; 年降雨量 mm 以上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 10°~ 20° 之间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750 ~ 1000 mm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北纬 10°~ 25° 大陆东岸终年高温,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最冷月均温同上年降雨量 1500 ~ 2000 mm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沙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