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关系的探讨.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关系的探讨.pdf

上传人:164922429 2016/7/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关系的探讨.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关系的探讨郑子航彭荔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切实规范了规划环评的开展,符合我困推行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策略的环境管理手段,条例中对公参反馈、环评修订机制都有明确规定,但对于规划区内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简化和二者应有的联系却没有统一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的评价工作,并应当符合规划环评在宏观层次上的结论,保证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关键词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指导应用早在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已经确定了战略环评的地位。但一直缺乏指导策略和推进手段,直到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并自2009年lO月1日起旌行。该条例的发布规范了规划环评的开展也强化了规划环评的力度,其中对公参反馈、后评估机制、环评修订机制都有明确规定,但对于规划区内的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简化和二者应有的联系却没有统一标准。综观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管理的阶段变化,不难看出我国正处于生态资源保护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并行的环境管理层次,除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污染源,还要在宏观层次上限定区域的规划,用整体指导个别,宏观指导微观行为,两者需要有机结合,寻求契合点才能建设项目的适应性及协调性,落实规划环评成果的实现。因此进行规划评价是具有大局思想的环境管理方式,明确其对项目环评的指导能保证规划环评的有效性。一、环评制度的发展(一)项目环评制度的发展综观我国的环境管理策略阶段性变化,可以看出,最初的末端治理是无法扭转当时初现端倪的环境问题,而后调整的保护策略则结合经济手段,推进了各项环境保护制度,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9年9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随着可持续理论的发展,大力推进了我国环境管理,1989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环境保护法》。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从技术角度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管理思想的建设项目中期管理制度并被法制化的制度。(二)规划环评制度的发展 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已经确定了战略环评的地位。但一直缺乏指导策略和推进手段,直到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并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时期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和研究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发展了对规划的评价,规划环评对区域布局、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循环经济的测度分第七章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与探讨·1613· 析成为落实环境管理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