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doc

上传人:rabbitco 2016/7/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提要: 在上海闹市区, 地铁 4 号线线路将穿越已建地铁 1 号线上体馆车站, 以实现两线站台 T 型换乘。项目关键是有效换乘及穿越施工方案安全可行。设置换乘自动扶梯及共享站厅层,提高换乘效率;仔细分析原车站在穿越施工中的沉降与抗沉降因素,提出多重安全措施,使穿越更有把握。关键词:地铁 4 号线 T 型换乘穿越已建结构 Abstract: I In Shanghai downtown area,Shanghai Line 4 will get through the existing Shanghai Stadium Station of Metro Line 1 to achieve the "T" interchange. Since the high efficiency interchange and the crossover tunneling are the two key points in this project to be safely feasible. To improve the interchange efficiency, a pair of escalator is to be equipped and one concourse is to be shared by either line. To make the crossover tunneling more assured, the factors of settlement and 2 resistance to settlement are carefully analyzed with multi safety measures put forwar : Metro line 4,“T” Interchange, tunneling cross over the existing civil structure. 1 总则 工程概况地铁4 号线上海体育场站位于零陵路漕溪北路丁字路口, 东西向设置, 与*** 1 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丁字相接。本换乘段位于此丁字路口。地铁 1 号线上海体育馆站呈南北向布置,该车站长 232m ,宽 22m , 上覆土 2m, 底板埋深 , 坐落在⑤1 层灰色粉砂土上;其下 ~ 是⑤2 层灰色软质粘土,再下面是⑤3 层灰色粘土。该车站以 800mm 厚、 深的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墙趾处采用了注浆加固,隔水效果较好, 在施工期间仅采用了坑内降水。结构顶板厚 700mm, 底板厚 1000mm ,内衬墙 350mm 厚,与地下连续墙共同受力。该车站 3 在漕溪北路零陵路丁字路口处共有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入口将给本换乘段施工带来影响。该车站东侧有上海体育馆, 西侧毗邻华亭宾馆和漕溪北路高层住宅群, 各高层之间净距为 25m , 20 世纪 70 年代初建成。另外,车站上面有高架道路,东、西两侧交通相当繁忙;道路下面有大量的地下管线,在本换乘段东侧有φ 500 、φ 700 煤气管各一根、φ 700 雨水管一根、 35kV 电缆及若干上水管与电话电缆; 西侧除有许多一般的管线外, 还有 30 路国际通信电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铁 4 号线线路将从该车站下穿过, 形成与地铁 1 号线车站的站台直接换乘节点,并在地下一层与地铁 1 号线车站形成共享站厅层。 目标与任务虽然, 当初该站的建设并未为本换乘节点做任何预留措施, 但是, 要真正使本换乘节点在今后发挥正常的换乘功能, 我们仍然有责任去发掘一切工程可行的方案,并努力将其付诸实施。出于这样的思考,本方案的设计,始终是围绕着换乘节点的设计优化与工程可行性这两个重点及其相结合而展 4 开的。因此,诸如:提高站台之间的换乘通过能力、缩短换乘距离、共享站厅层与出入口、提高换乘服务水平与施工期间如何保证地铁 1 号线的正常运营、保证漕溪北路高层的安全、避免或减少对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是被综合在一起来考虑的。本项目的中心点是穿越没有预留措施的地铁车站并形成换乘节点,这在国内还是首例;而项目的实施又有如此多的环境约束条件,这在工程设计、施工领域内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对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规划如何去适应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所以,它又是极有意义的。 设计宗旨以人为本、安全可行。 存在矛盾(1) 节点换乘通过能力与上、下行线间距及漕溪北路两栋高层之间距离的矛盾; 5 (2) 穿越原车站所需的有利施工空间与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的矛盾; (3) 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