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日本武士与武士道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84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本武士与武士道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12345 2021/11/22 文件大小:8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本武士与武士道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日本(rì běn)武士与武士道
第一页,共19页。
日本(rì běn)武士
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
贴身(tiēshēn)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
,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
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
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
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
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第1页/共19页
第二页,共19页。
日本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zhújiàn)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第2页/共19页
第三页,共19页。
第3页/共19页
第四页,共19页。
日本(rì běn)武士道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fāzhǎn)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第4页/共19页
第五页,共19页。
武士道精神(jīngshén)
日本的武士道,总结地说有八个字,那就是:
名,忠,勇,义,礼,诚,克,仁。这八个字是有顺序的,重要性从前向后递减。这是武士道精神与中国儒家的根本性不同:儒家讲求的则是仁,义,礼,诚,克,名,忠,勇。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武士道主要分为两个流派:
叶隐武士道,主要强调名,忠,勇,死和狂,代表人物为山本常朝。
儒学武士道,主要强调义,勇,奉公,忠诚和仁,代表人物为山鹿素行。
要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今天日本人的生活(shēnghuó)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
第5页/共19页
第六页,共19页。
精神(jīngshén)详解
"义"是武士(wǔshì)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wǔshì)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wǔshì)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wǔshì)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wǔshì)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wǔshì)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wǔshì)必须恪守的信条。
"克己"要求武士(wǔshì)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第6页/共19页
第七页,共19页。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tā men)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德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第7页/共19页
第八页,共19页。
武士(wǔshì)精神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rénlún)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