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胡塞尔E.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逻辑研究》(1900-1901)
《现象学的观念》(1907)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1936)
由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方法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哲学方法,通常人们不会称之为现象学学派,而是称之为现象学运动,因为被归入现象学运动的哲学家们都主张面向事情本身,都使用了由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方法,但在哲学的立场观点等方面则各有不同。
一、什么是现象学
现象学(phenomenology)即是对现象的研究,或研究现象的学说。
1、现象即本质。
现象反映本质与现象就是本质
2、现象是在意识中呈现的事物。
客观存在的事物与在意识中呈现的事物;
现象背后或在现象之外并不存在其他事物;
由意识所指向所构造、并存在于意识之中的事物。
3、现象学的目的是描述意识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内容。
“朝向事情本身”: zu den Sachen selbst
Phänomenologie(phenomenology),顾名思义与“现象”有关,源自希腊语phainomenon,动词phainesthai,显现,也可以是显示自身的东西,即自身显现者。所以,现象有相关的两方面含义:显现和显现者。
通常我们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总是把现象与本质对立起来,希腊人最初不是这样,他们把显现的所有东西统统叫做现象,在物之如其所显中寻找物之是其所是(我们称之为本质)。但是,显现与显现者逐渐分离了,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逐渐形成了现象与本质相对的两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现象学就是针对这种思维方式的。
现象学与以往哲学一样把我们所感受、感知、接受的一切叫做“现象”,不同之处在于现象学“悬置”了现象之外的世界,在现象学看来承认这个超越的世界必然导致怀疑论,它将哲学的目光转向意识的世界。我们从现象出发,以现象为分析的对象,也就是以意识为分析的对象。人们通常把显现与显现者分开,亦即把事物的显现方式与存在方式分开,现象学则强调事物的显现方式是事物的存在方式的一部分,事物如其存在那般显现,而且它们如其显现那般存在。
哲学为什么要区别现象与本质?因为“自然喜欢隐藏自己”,事物之是其所是(或真相)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出来的,所以人们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学则要求人们把目光从外在的世界扭转过来“面向事情本身”,也就是面向显现(现象)自身,在现象(意识)中寻找“真相”。现象学方法就是研究事物是如何在意识中显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