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在古诗歌的光芒中感受自然.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古诗歌的光芒中感受自然.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1/11/23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古诗歌的光芒中感受自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古诗歌的光芒中感受自然
慷慨的大自然赐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也展现了它风情万种的妖娆美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综合性学****的“感受自然”,亦应素质教育的时运而萌生。
“感受自然”,旨在让学生融入自然,放飞心灵,学会观察,抓住自然景物的物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联想、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达到积淀文化底蕴的目的。草木有情,自然有灵。大自然是诗歌情感的渊源。“感受自然”的活动,就是将古诗歌与大自然相融合不可多得的契机。为此,我设计并践行了以下方案。
第一步:精打细算觅自然
月是故乡明。然而学生们对家乡草长莺飞、万木葱茏、丹桂飘香、恬美静穆的农家风光已熟视无睹。以“秋游”激趣,用“咏诗”造势,把学生不同时段撷取的古诗歌一线相串,融入平常生活,汇入时限教学,或能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层层涟漪,荡出共鸣。
首先,归类古诗。按古诗歌中歌咏自然的内容,老师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收集花草树木、雨雪风霜、山川流水、池塘炊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田园风光、边关美景等相关的古诗。要求学生对所收集古诗歌的内容有所了解,对经典名句能熟稔于心,流畅于口。
其次,罗列景物。经学生们讨论认可,由熟知的田间小路通达大堤柳林是一条较合理的线路。在这条线路上选择松、菊、竹、桔、荷塘、稻田、柳树等几十种景物,学生画好“旅游”图,根据个人的喜好,能就景物储备对应的名篇佳句,做到“指物作诗立就”。
再次,转换角色。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诗人、作家、艺术家在从事一种体验生活的高雅创作活动,提升人格魅力。
最后,梳理方法。引导学生理清古诗歌中常见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他们既会细致入微,又会走马观花,把握观赏的详略取舍;既能触景生情,又能联想迁移,做到诗意的拓展升华。
同时,还安排音乐兴趣小组摹古人,唱古曲;把写作兴趣小组调教为这次活动的“导游”,串联场景。
第二步:身临其境咏自然
学生们走出教室,满脸灿烂,或按图索骥找景物,或自由发挥觅新景。
小河边,群鸟从野菊怒放的河畔掠过,便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上碧苔三四点,到底黄鹂一两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几处草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词丽句层层叠叠,沸沸扬扬。学生们胸有成竹,诗兴四溢。各个小组相互抢诵,随机应变,彼此提示,唯恐落后。
轻风********池水粼粼,恰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才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意起,云清淡,“却道天凉好个秋”。望长天,听雁鸣,“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学生们为景配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时,天上人间,处处清幽,满眼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