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1 / 7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解析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家长来问优志愿,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
的关系,提起起分校,一些小伙伴可能会马上想起 “三本 ”、“民办 ”等概念,进而就与 “高价生 ”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目前,人们在称谓上
习惯把 “分校”和“分校区 ”统称为 “分校 ”,其实二者有显著差别。下面优志愿带领大家梳理一下这些问题:
分校与分校区
分校:大多是与 “本校 ”在教学管理方面相独立的办学机构 ;分校区:大多是指与 “本校 ”除地理区位不同外其余方面皆保持一致的 “本校分部 ”,在各方面都直接受 “本部 ”领导。
根据形成过程来进行划分, “分校 ”一共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大学合并潮的产物
产生于 “大学合并潮 ”并隶属于 “本校 ”,实际上基本保持独立运行的 “分校 ”。
本世纪初的大学合并,主要是将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向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合并,进行合并的学校在合并前地理位置并不重叠或临近,合并后就转化为了
实际上的 “类分校区 ”。一些院校经过资源重组往往会把相近的专业放在一个 “分部”,此类合并学校的 “分校 ”一般独立性较强,实际上相当于 “只是换了块牌子”,因此在招生以及学制、行政管理方面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比如在 2000 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了合并,前者如今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大医学部独立于北京大学进行招生,学生需于大一、大二进入北京大学本部学习基础公共课程之后,方能转入北大医学部进行专业深造,然而在学制、学位的转化方面都应按照医学部的要求执行。除此之外,以下几个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也比较有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上海医科大学 )
1 / 7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7 / 7
大学分校、独立学院、分校区的关系
2000 年 4 月 27 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
目前医学院有 11 个学院 (部)、8 个本科专业 ;有 7 个博士后流动站, 30 个博士学
位授予点、 44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 (1918—1952)于 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 2005 年 7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东南大学医学院
东南大学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 1935 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其后又历经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等重要时期。
第二类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
由学校本部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隶属于 “本校 ”却基本独立运行的 “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