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doc

上传人:vqjyga55 2021/11/24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加强家校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
【摘要】本文从家长和学校两方面入手,对当前家校沟通隔阂困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这基础上提出了老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沟通策略,才能消除沟通障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化对立为合力,建立切实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 沟通障碍 家校沟通 沟通策略
一、引言:
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学校,则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构成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关键元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苏霍姆斯基说:“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但由于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常常导致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甚至出现家校隔阂的不良局面。此类问题在中职学校尤为突出。
二、家校沟通障碍成因分析:
(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常犯的几点错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曾经对北京的1800多名家长,进行了近3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
不少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戏言:每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其实仔细想想,这句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会导致学校教育的事倍功半。家长在管教子女过程中,常犯错误如下:
束手无策。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不少家长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对子女教育方面认识粗浅,常常有心无力,无从下手。
急于求成。部分父母,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常有“学而仕则优”的思想。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眼中只有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其他天赋特长,无法接受个性与共性的差异。
溺爱护短。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偏袒,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袒护,充当子女的保护伞,甚至将子女犯错的原因归咎到别人身上。殊不知溺爱其实是最无知的爱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孩子会因此而失去最基本的承受挫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简单粗暴。此类型家长脾气暴躁,易怒,经常用责骂代替教育,从来不会顾及子女的内心感受和需要。随着年龄的成长,子女的态度常常由恐惧变为叛逆,对家庭、对老师充满敌意和不信任。
撒手不管。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经历了幻想、冲动、摇摆、迷惘后,最终选择了放弃,干脆撒手不管,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抛给学校,家长的不作为,最终导致孩子因缺少关注而失去目标,自暴自弃。
(二)在家校合作和沟通过程中,老师常犯的几点错误:
老师作为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对于家校合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有些老师由于自身经验欠缺,情绪不够稳定等原因,常常会犯下一些错误,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手足无措,漫无目的。有些老师在与家长交谈前,毫无准备,谈话的目的性不够强,整个过程被家长牵着鼻子走,甚至偏离主题。由于对家长的预料不够,往往容易被被家长的某几句狠话堵住,变得哑口无言。这将大大影响家长对老师的信任。
急于求成。有些老师总是奢望通过与家长的一次谈话,就能改变学生的现状。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完全没有考虑到目标应该分步实现。老师的这种浮躁表现,无疑是给双方的沟通增加了难度。
被动,屈服,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