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0
文档名称:

语言与世界—《华严经》语言哲学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1,622KB   页数:1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语言与世界—《华严经》语言哲学研究.pdf

上传人:iris028 2021/11/25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与世界—《华严经》语言哲学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文摘要

语言与世界
——《华严经》语言哲学研究

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在此之前,德国自然科学家洪堡就已说:“语言是世界观。”
集中关注语言是 20 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由此完成了哲学的“语言转
向”(linguistic turn),语言哲学成为第一哲学。
虽然西方语言哲学运动成果已介绍到中国,但目前借鉴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
思想与方法,来认真清理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思想的人还不多。而佛典作为我国
古代典籍的重要语料,要研究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语言哲学的论述必定少不了从
新的视角对佛典进行重新梳理。
国内学界对汉译佛经语言的研究可以说是晚近的事情,相比佛教的传入要晚
很多。但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
视,佛经文献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佛典语言研究主要还是
集中于微观语言学,如语音、词汇、语法、版本等各个具体学问的研究。对于佛
典中体现出的语言观念,和佛典语言中蕴藏的宗教或哲学精神的关注还不多。实
际上,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其语言的逻辑结构、宣讲方式都深刻地影响着其思
想体系的关键性构建。季羡林先生说:“在宗教宣传方面,‘语言政策’还是一个
比较重大的问题。” [1]
本人试图通过对《华严经》的语言哲学解读,以期一方面运用现代西方哲学
理论,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对华严典籍进行重新诠释,建立起东西方对话的桥梁,
将佛典研究引入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掘佛经中丰富的语言哲学素材,
丰富中国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对于语言与世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虽说是近代科学与哲学探讨的范畴,但
是如果我们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里也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源头。在远古的思想
中,语言与世界往往是混然不分的,一切语言似乎都带有神秘色彩,而且不同民
族对于世界起源的解释往往还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这往往是通过神话或是颂
神的歌曲来展现的。到后来中国的《道德经》,印度的《吠陀》、《森林书》,西方
的《圣经》皆认为分别了的语言造就了分别了的世界,世界乃因之语言而得以澄
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执”与“我执”的不断加深,本来与世界浑
然一体的语言自身也被实体化了,它的意义完全在于完成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指

[1][J].(1):66.
I
称。
语言与世界这一困扰现代科学界与哲学界的问题,也一直是佛教关注的对
象。佛教不同宗派对于语言的态度各有区别。在佛教的语言思想中,随着部派佛
教各家对语言与世界关系的纷争,再到印度佛教大乘中观行派与瑜伽行派的发
展,进而到中国的华严宗与禅宗的圆融统一,表现出了对人类早期社会语言与世
界的原始统一的一种复归。中观学(印度中观行派,中国三论宗)看到了世界的
语言性,因而也就看到了世界的虚妄性,唯识学(印度瑜伽行派、中国的法相唯
识宗)看到了世界的语言性,并在世间法层面肯定了其存有论意义,但认为出世
间法的解脱毕竟要转识成智,言语道断。华严宗依据《华严经》“一即一切,一
切即一”,统一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世界是语言性的,语言性的世界不再虚妄。
生死即涅槃,轮回即解脱。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华严经》及其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华严经》中
有丰富的语言哲学素材,在微观语言哲学方面它对语言的属性、功用、种类等具
体语言学都有充分的阐述。并且伴随着《华严经》的传译,出现了为其中词语注
音释义的音义之书,即《华严音义》,这成为现代研究古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宏
观语言哲学方面,《华严经》从“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出发,接续原始佛教时
即提出的“名”、“色”关系问题,既包含中观学对“名言戏论”的世界的否定,
也包含唯识学对世界“虚妄分别”的存有论意义上的肯定,虽本性空但肯定其“方
便”之存有论意义,得出虚妄分别的语言同样可以显示诸法实相,“名言戏论”
的世界与“离言真如”的法界本是一,不是二,从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