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文档名称: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g).ppt

格式:ppt   大小:1,880KB   页数:8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g).ppt

上传人:yzhlyb 2021/11/26 文件大小: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g).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第三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第四节 谱图解析与结构确定
第五节 13C核磁共振波谱
Instrumental Analysis
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一、 原子核的自旋 atomic nuclear spin
依据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则产生核磁矩:
核磁子=eh/2M c;自旋量子数(I)
I 不为零的核都将具有磁矩
I=0 的原子核 16 O; 12 C; 22 S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I=1 或 I >0的原子核,有磁矩,能产生共振吸收;
I=1 : 2H,14N
I=3/2: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 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
I=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Instrumental Analysis
二、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当置于外磁场H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有(2I+1)种取向:
  氢核(I=1/2),两种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m=-1/2;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按照经典电磁学理论,这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而是存在一定的夹角(=54°24’ 和 125 °36’)
相互作用, 产生进动(拉莫进动)。进动频率 0; 角速度0;
0 = 2 0 =  H0
 磁旋比; H0外磁场强度;
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
E= H0 (磁矩)
Instrumental Analysis
三、核磁共振条件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能级量子化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
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H0 (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  H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 H0
共振条件: 0 =  H0 / (2 )
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
Instrumental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