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
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中外的研究者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
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的计量与披露,本文只探讨其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产生的动因——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Stakeholder Theory
)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在对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步发展起
来的。
1963
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
1965
年安索夫最
早使用“利益相关者”概念,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
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
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弗里曼于
1984
年给予利益相
关者的经典定义:“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
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个定义把股东、债权人、雇员、供
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
全部归入此范畴。同时,他从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三个不同角度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所有持有公司股票者是对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利
益相关者,对企业有经济依赖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理人员、员工、债权人、
供应商等,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则是政府、媒体、公众等(刘长喜,
2005
)。杨瑞龙、周业安(
2001
)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与特定联合生产过程有联
系的个体(生产要素所有者)或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者。陈宏辉
(
2003
)结合关联性和投资专用性两个角度来界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认为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的风
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
其目标过程的影响。王辉(
2005
)也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
的资源投入者。
13
法管理和监督,所以政府关注税收总额,税款上缴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
累率等等;政府还需要企业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的信息、排污量的信息、废
物回收及处理的信息、各企业参与治理周边环境的信息、保护自然资源的信
息等等,目的在于从宏观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控制污染,从而更好的保护环
境。政府也需要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诸如企业的就业人数、人员福利
状况、工伤事故伤亡率,就业人员的分类等信息,以便于掌握人力资源利用
及失业状况。
2
、社区居民及社会公众
社区居民及社会公众既作为个体关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作为
整体关注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外部社会效应。他们最关心自己身边的环境是
否安全,周围企业产生的污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