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者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谈判;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2 )能力目标:通过对“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小组讨论(2) 通过观看香港回归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港澳回归让学会体会到领土主权决不让分割,并且坚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通过香港、澳门在近代史上被割占出去让学生感受港澳回归洗血了中国的百年耻辱。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诗歌导入)播放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朗诵刚刚听到的是来自著名诗人余光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乡愁》,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于家乡, 大陆和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如此思念自己的家乡呢?因为此时台湾与大陆尚处于分离状态, 祖国尚未实现统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新课讲授: 请大家齐读一下课程标准 1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认知,本课可分为四个部分来学习: 一、问题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二、解决之道——“一国两制”的构想三、回归之路——港、澳回归四、统一之望——两岸关系的未来与发展首先我们来回顾明清以来的历史,思考香港、台湾、澳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它们性质是否一样? 为什么? 一、问题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产生: 香港问题是通过 1840 年的《南京条约》、 1842 年的《北京条约》、 1898 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签订割让给英国。澳门问题是 1887 年葡萄牙与中国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强占澳门。台湾问题是在国共两党内战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而形成。性质: 香港、澳门是被外国侵占, 这属于国家领土主权问题, 所以这属于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属于内政问题。那新中国成立之后, 面对尚未实现统一大业的现状, 我们的中国政府作何表示呢? 自学指导一: 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的第一个子目,思考以下问题: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2、“一国两制”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一国两制”的含义? 二、解决之道—“一国两制”的构想 1、形成: 酝酿——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构想确立—— 1984 年六届二次人大正式通过 2、目的:解决台湾问题 3、含义:在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当堂训练一: 1、“一国两制”正式成为我国国策的标志是( ) 年叶剑英委员长阐述的“九条方针” B.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 C.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 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