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证据法》教学大纲
LT
2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06054
课程名称:证据法 evidence law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
总学时数:36 理论学时:36 其他教学学时:0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学术成果,使学生理解证据法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证据法学以及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相关原理,做到能够正确区分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司法个案及相关法律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法律事实的判断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法律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种诉讼案件证据的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 证据法学概述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渊源和立法模式
3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生的入门课,要求学生对我国证据法学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对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把握,认识我国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证据法的概念、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
其它教学环节:无
第2章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古代和近现代证据立法,掌握我国古今证据立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国外证据立法的特点与自由心证制度、亲亲相隐在我国证据法中的体现与作用;我国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三大诉讼法的修改的意义。
第3章 证据法的历史发展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解并掌握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重点、难点:我国古代证据法学研究的思想与历史意义;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势。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4章 证据法的基本理论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4
5
重点、难点: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接证与间接证据之间的区别;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本正与反正的所产生的各种法律后果。
其它教学环节:相关案例研讨。
第9章 证据规则
学时:3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据规则的概念与体系,理解关联性规则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划分,掌握传闻证据规则与意见证据规则的区别及联系。
重点、难点:我国最佳证据规则立法状况;对口供补强规则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研讨、课堂讨论。
证明概述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明的概念,认识和理解证明的构成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具体分类。
重点、难点:证明的构成的主要内容,证明分类的区别。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分析、讨论。
证明对象
6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明对象的含义和意义,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及内容,掌握民事与行政诉讼证明对象主要范围。
重点、难点: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及内容;民事与行政诉讼证明对象主要范围。
其它教学环节:司法考试题分析、案例分析。
证明责任险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明责任涵义和意义,理解民事诉讼证明责任、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主体与内容,掌握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重点、难点: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及分配条件;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法律后果。
其它教学环节:习题解析、典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