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3,757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11/29 文件大小:3.6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
LT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林润琪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林润琪
指导教师: 令狐兆鹏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目录
引言 …………………………………………………………………………………1
《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2
(一)郝思嘉与白流苏的相似之处 ………………………………………………2
1、对待战争的态度……………………………………………………………2
2、多重变化的性格……………………………………………………………3
3、利用婚姻的手段……………………………………………………………4
(二)郝思嘉与白流苏的不同之处 ………………………………………………4
1、生活态度不同………………………………………………………………5
2、爱情婚姻态度不同…………………………………………………………6
《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8
(一)《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8
(二)《倾城之恋》中的女性主义思想……………………………………………9
《飘》与《倾城之恋》有所相似、有所区别的原因………………………10
(一)作者生长环境的不同………………………………………………………11
(二)中美文化环境的不同………………………………………………………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1
引言
米切尔的《飘》开辟了新的视野,为今后的社会和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解放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男女关系、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她自身的情感经历中,我们又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女性生存能力低下,对自我认识不清以及在无法挣脱的宿命之下对爱情婚姻的抉择。
《倾城之恋》和《飘》都描写了动荡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情感历程,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觉醒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的追捧。由于它们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不少学者纷纷将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并且得出许多优秀成果。例如:
韩小龙、邹华在《兰州学刊》上发表的《乱世佳人乱世情——<倾城之恋>与<飘>审美风格比较研究》中认为《倾》以心理描写见长,表现出作家价值观恋世与弃世的无奈的悖论;《飘》则侧重于背景烘托,用雄壮有力的生命主题旋律贯穿始终。
贺玉庆在《理论与创作》上发表的《人本视域下的女性文学创作——以<倾城之恋>和<飘>为例》中拟以两篇作品为例管窥女性文学创作所折射的人本思想,认为两位女作家都立足于特定时空,“围绕着女性的自我意识,立足于女性的‘自我’去感知、体验人生和世界。”
姜友芝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白流苏与郝思嘉:生存困境中挣扎的贵族女性》中赞美了她们作为贵族女性,却能在困境中努力追求幸福的反抗精神。
曾勇在《名作欣赏》上发表的《东西方女性婚姻爱情叙事比较——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强调作品都从东西方文化背景出发,描述了对爱情婚姻的彻底的解构,但是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前期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此次的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但就总体而言,以往的研究都是针对作品本身和那个时代进行分析考究,没有真正渗透到作者的成长经历和背景中去分析,对现代女性主义思想没有突破性的推动,缺少实质性的警示作用和研究意义。所以,此篇研究旨在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点,寻找异同的根本原因,并逐渐从作品中走出来,贴近生活,反映生活,重新唤醒现代女性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