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pdf

格式:pdf   大小:17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pdf

上传人:amikiri 2021/11/29 文件大小:1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死亡与中国的丧葬文化.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HE NORTHERN FORUM №5 1996 (Sum № 139)
死 亡 与 中 国 的 丧 葬 文 化
靳 凤 林
内容提要 丧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与民族的宗教观念、灵魂观念等紧
密相关。中国的丧葬文化大体遵循着“生死如一”、“聚族而葬”和神人相通三个原则。多种多样
的丧葬形式和礼仪与我国各民族的生活条件以及早期的图腾崇拜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在丧
葬文化中有直接的体现, 像天人合一、等级观念、人生观等等。因此, 我们对丧葬文化的多面性
作用应有一个客观评判。
  一、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与丧葬文化的成因
  原始人认为人的各种死亡都是外界怪物的做崇所致, 即使自然死亡, 他们也并不认为
是人的身体机能衰老的结果, 而照样看作是别的鬼神从其身上抢走了他的灵魂。
有了灵魂的存在, 就要对灵魂的能力予以说明, 原始人对此进行了矛盾性解释, 他们
认为, 人死后, 人的灵魂就变成了鬼神, 鬼神的能力既是无限的, 又是有限的, 其无限性表
现在它能够在自然、社会中引发人们既始料不及又难以驾驭的复杂现象, 其有限性表现在
它必须以曾经寄居的躯壳为依托, 并从人对它的祭祀中得到安慰。灵魂在能力上所表现出
的矛盾二重性, 无疑给活人如何安置灵魂及其依附物——尸体提出了彼此相悖的二难性
选择, 一方面活人要尽己之所能, 百般献媚于死者的灵魂, 以求其佑福; 另一方面又要禅思
竭虑地摆脱死者灵魂的纠缠, 以避其祸患。由此出现了以安置灵魂为目的, 以处理尸体为
手段的纷繁多样的仪式, 这种仪式随着我国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逐步经历了由简单
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丧葬文化。
我国的丧葬文化渊源流长。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丧葬文化成为统治阶级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从殷周到清这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中, 历代朝廷都对丧葬礼仪给予高度的重
视。在反映我国先秦时期礼仪制度基本内容的《仪礼》一书中,“丧服”、“士丧礼”、“既夕”三
篇就专门记述了当时一般贵族从死亡到埋葬的一系列详细仪节。
撇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丧葬文化的繁琐之礼、趋祥之节, 我国各民族的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