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良好习惯,点播成功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要校园内轻声漫步地行走,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问好等等,这都是我们从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却很少从孩子的内心去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习惯。这些习惯是潜伏在孩子内心的,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就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以下几种心理上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每逢考试过后,我们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针对试卷上的情况写反思;学生每
逢违反纪律,都难逃要写检讨,有的甚至要面碰思过……这些都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但是,我们从中是否应得到灵感,可以让学生每天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等坚持记录下来,从而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呢?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就如同成为一个灵活的方向盘,不断地矫正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从而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我们班的小琦有一个行为日记本,她就是把自己一天当中感受最深刻的事情记了下来。记得一次考试,平时成绩一直很好的小琦居然没审错而扣掉了10分,当然少不了我一顿批评,我记得当时小琦是夺泪盈眶的。到了第二次考试,小琦再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拿到了全班第一名,我故意问了小琦:“这次考试为什么会考这么好呀?”小琦得意地说:“在我的日记里没有两个相同的错误!”这个时候,这时的小琦脸上绽开了笑脸,犹如雨后的鲜花。
小琦这段小插曲告诉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把丰富的现实生活、真实的内心感受写成日记,并引导他们每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吸取今天的教训,从而调整明日的行为。
二、让学生养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孩子走路不小心绊倒石头摔倒了,父母总是把孩子拉到怀里又揉又哄,一边为逗孩子破涕为笑而去谴责石头,责问它
“为什么要欺负我们宝宝”,而不是告诉孩子走路的时候应该看好脚底。父母这样做,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这不怪我,我犯了错误可以把责任转到他人头上,可以推诿责任!平时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总会找上成千上万的借口,明明自己做错了却在“猩猩作态”,这都是学生并没有养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习惯所导致的。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你交给学生的任务没完成,就限时让他补完;公共财物损坏了,要教育他用节省下来的零用钱赔偿,而不是要家长承担赔偿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才不会让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
开学初,我们班的公区经常被扣分,原因就是值日生没太大的责任感。“这块地方为什么要我扫,你扫就不行吗?”“反正不是我一个人值日,这块地方一定有人负责!”“这么多值日生,老师你为什么偏偏要处理我?”……这些都是我从这些不负责任的学生身上找到的理由。对此,我重新安排了值日工作,一天的值日,每位值日生都有自己固定的工作,谁的岗位出了问题,谁就该为今天所扣掉的分数负责!这样实施下来,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公区从此没有扣过分,学生们责任心的增强更是让我深感欣慰。
让学生养成辩证乐观的思维习惯
面对一份难道较深的试题,两个学生发出截然不同的想法:A认为试题难度
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