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心得感想4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心得感想4篇.docx

上传人:465784244 2021/11/3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心得感想4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1 -页共17页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心得感想4篇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感想1
  
  "双减'是为学生整体减负 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距教育部明确公布"双减政策'以来,对教培行业冲击力度相当之大,足以颠覆这个行业。从"朝阳产业'变成"夕阳产业'就在一瞬间。
  
  截止目前,大量的教育机构经历了倒闭潮,裁员潮。行业凋零到了极值点,分析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地接连推出结合本地学情的课后延迟服务,且节假日不准学生补课,周中只能上到晚上8点30,这进一步压缩教育机构生存空间。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回温的可能性。剩下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依旧在黑暗里苟延残喘,摸索前行!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2 -页共17页
  中小学升学压力依旧存在
  
  国家力排众议,坚决执行"双减政策'。为了让国家选拔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学生需要分流分层教学。
  
  但是面对中考百分之50左右的淘汰率,家长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努力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毕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固有心态是普遍的。
  
  以前孩子的学****成绩好坏与否,都会去各种补****班,各种教育产品应接不暇。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孩子的学****情况,选择"班课'或者"一对一教学'。但现在基本上算"一刀切'了,明面上给家长减负了,实则家长内心的惶恐和焦虑不减反增。
  
  焦虑的家长
  
  学科类教培机构出路在哪里?
  
  经过整顿后的教育培训机构出路在哪里?这是教育行业相关人士的共同诉求,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3 -页共17页
  因为"双减政策'影响的重灾区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尤其针对的是小初阶段培训机构。目前K12和学科类培训的盈利空间基本为0,除了缩减机构规模外,转投素质教育(艺术类培训),***职业教育方向的机构较多。也有把机构改造成"绘本馆'或者"书店',以另外的形式服务学生,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
  
  学科老师转型之路依旧艰难
  
  很多教育机构的老师转型迫在眉睫,出来找工作,才发现自己除了教书"一无是处'。
  
  那么除了一部分继续留守原教育岗位的老师之外。
  
  大部分的老师因为学生生源不足,课程又调整到了周中,补课时间减少,课酬收入大幅缩水,无奈选择了离开!
  
  双减政策下的影响感想2
  
  大家好我是小辉老师,随着教育政策的转变。现在家长们闲谈时,最热的话题非"学区、双减分流'莫属了。这件事关系到自己孩子的未来谁能不关心呢?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5 -页共17页
  
  从今年3月末份开始教育部办公厅就陆续发布新的政策,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学区新政策,取消学区房,小升初开始实行公办学校区内摇号,私立学校全市摇号。以后各个初中之间的生源差距会缩小很多。
  
  双减分流的话可以理解为
  
  1. 禁止外界补课,让学生们课内外负担减轻,让50%的学生愿意且能学生升高中上大学。
  
  ,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们的自主选择。
  
  ,直接和职教对接,担任企业的技术职位。
  
  在这个注重学历的社会,职教的优点和缺点比较明显了,优点是可以直接进到企业,且受到重用,缺点就是没有本科学历。
  
  今年4月份菏泽一中被爆出不让差生参加中考,随后山东省教育厅紧急发布通知,严禁初三学生分流,剥夺学生中考权力。从这点看出以后分流是必然的趋势。
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5 -页共17页
  
  现在的中职招生方式,有中考前自主招生,以及根据中考成绩招生,由家长学生共同选择,以后政策实施必将有一部分被分流到中职,这也是的我们这些家长特别注重,学校的教学质量,及以后的出路。
  
  一方面,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从代工生产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安全与自主性对精密制造能力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必须慢慢舍弃进口核心器件,中国负责外围零件组装代工出售的模式。
  
  产业结构升级的背后,是对大量高素质制造业人才的需求。
  
  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2500万,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高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成果行业应用、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卡脖子'的问题,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