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反事故措施(doc 8).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反事故措施(doc 8).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反事故措施(doc 8).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配网运行薄弱点及反事故措施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工业发展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对农村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广东省中山市作为毗邻港澳的地区,农村供电量近年来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高科技产业也纷纷落户中山镇村一级。目前,中山农村两网改造的主要投资重点是满足负荷需求,用于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资金相对缺乏,配网自动隔离故障、短期恢复正常供电的能力还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大修资金实施反事故措施,改造配网的薄弱点,降低配网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目前配网运行的一个工作重心。
1 农村10 kV配网运行薄弱点分析
目前,中山农电公司共有10 kV线路428回3313 km,以架空线路为主,%。本文根据中山市农村配网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因素分析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点。
天气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
中山市处于中国南部珠三角沿海地区,每年的5~10月是雷雨季节,雷暴日普遍超过100日,而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属于湿地,是雷电活动的高发区。根据2004年的运行记录,农电公司总跳闸、接地故障次数为712回次,其中经雷电信息系统核实为雷击原因造成的有414回次,%。
南部沿海也是台风的高发区,据气象局的不完全数据统计,过去10年间, km以内的台风。以2003年为例,正面吹袭中山地区的台风(红色以上警告信号)达3次,共造成142回次线路跳闸、接地,占当年总次数
%。
可见,雷击和台风对中国南部沿海10 kV配网的影响非常大,也是配网运行中存在的两个最大薄弱点。
社会环境因素
南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着很多不利于配网安全运行的因素,具体在交通碰撞、基建工地机械破坏(含开挖)、绿化树木碰触、偷盗电力设施等几个方面。2004年由于以上因素造成农村10 kV配网跳闸、接地共82回次,%,尤其以绿化树木碰触、基建工地破坏以及交通碰撞为甚,几乎每月均有发生,在这些薄弱点方面加大技术管理措施,对降低10 kV配网的故障率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农村10 kV配网的内在因素
南部沿海地区自1998年起开展两网改造工作以来,10 kV及以下的配网技术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网络架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负荷增长迅猛,而每年两网改造的投资没有明显的增长,致使部分10 kV馈线(或支线)重载运行,基于安全运行的原因被迫压负荷处理;另一方面,馈线重载也导致一些旧式的载流线夹,如BB夹、JB夹等出现发热发红,甚至烧毁,引起馈线故障。配变因重载发生故障,引起馈线跳闸或接地故障的情况雷同,往往在连接处发生故障。
农村10 kV配网中,仍然运行着一部分多年的老型号电力设备,如柱上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阀式避雷器、针式绝缘子、高损配变等,部分运行时间已十几年。一方面,这些老型号的设备相对现行的运行要求,技术标准偏低;另一方面,这些运行已久的设备,其内部绝缘、瓷支柱老化情况严重,经高温或风吹雨淋后易发生故障,导致馈线跳闸或接地,重合闸成功率往往非常低。
2004年中山农村10 kV配网因设备原因造成馈线跳闸、接地共23回次,%。以上统计数据仅针对产权属供电企业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