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综合自然地理学伍光和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注重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研究, 在论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讨论地表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 土地分类与结构,地评价与土地变化等问题,最终落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地理类、生态学、环境学等专业作为教材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阅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综合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蔡运龙编著. —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9 ISBN 70 4 01548 89 Ⅰ.综... Ⅱ.①伍...②蔡... Ⅲ. 自然地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Ⅳ. P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4) 第 075989 号策划编辑徐丽萍责任编辑田军 封面设计张楠 版式设计张岚 责任校对尤静 责任印制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购书热线 010 64054588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 4号 免费咨询 80081 0 0598 邮政编码 100011 网 址 http :/ / www .hep .edu .cn 总 机 010 82028899 http :/ / www .hep .com .cn 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印 刷版 次 1993 年 5 月第 1 版开 本 787 ×960 1/ 16 年月第 2 版印 张 24 . 25 印 次 年月第次印刷字 数 450000 定 价 30 . 20 元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 言 本书是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综合自然地理试行教学大纲编写的, 供地理系师生做教材使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在我国的兴起, 是与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竺可桢、黄秉维、任美锷、林超、赵松乔等在半个多世纪中坚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方向的努力分不开的。在他们之后, 还有郑度、陈传康、景贵和、刘南威、刘胤汉、徐樵利、倪绍祥、杨勤业、申元村、傅伯杰、陈百明等一大批学者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地理系开设, 则主要是由于林超和陈传康的倡导。陈传康先生从理论上对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进行了探讨, 明确地把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并指出后者应区别于传统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 1960 年,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陈传康编写了第一本《综合自然地理讲义》,尝试全面系统地论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1980 年,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综合自然地理研讨班。此后, 各大学地理系相继开设综合自然地理课程。陈传康与李昌文合作编写了新的讲义。随后, 若干同类教材相继问世。当时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另设有综合自然地理专题讲座, 因此这个讲义仅包括部颁试行教学大纲中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理论和土地研究等三部分内容。 1988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陈传康、伍光和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在陈传康指导下,由伍光和执笔改写北京大学讲义中的绪论、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理论和土地研究等章节,按教学大纲要求增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等三章, 完成了本教材第一版并于 1993 年出版。 10 年过去了, 由于传康先生不幸于 1997 年作古,作为“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的修订任务落到了我们肩上。这 10 年地理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除表现为解释途径的确定化、分析方法的模式化和研究领域的系统化外, 更重要的是应用范围的广泛化。不仅是美国, 全世界都重新发现了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的任务是在许多先行课程的基础上,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使学生牢固树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和地域分异观念、运用包ⅱ括系统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学生学习本课程后, 除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外, 还应该能够对一个地区进行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和分区评价、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以及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内的区域开发方面的研究。 这次修订以充实内容为主,篇幅比第一版约增加了 1/ 2 , 在论述国外研究状况时,较多补充了欧美学者在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从而克服了第一版偏重介绍前苏联学者工作的片面性。 蔡运龙撰写第 4 ~ 7 章,伍光和撰写绪论、第 1 ~ 3章和第 8 ~ 9章。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兰州大学教务处及地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对教材编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