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农村硬化道路施工方案设计2.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硬化道路施工方案设计2.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1/11/30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硬化道路施工方案设计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0 / 24
word
白柳镇白桑园村一组生产道路
建设项目




某某鼎铭工程某某公司
二零一六年七月五日
word
word
1 / 24
word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
第二章 施工部署
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四章确保工程质量措施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目标与保证措施
第六章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第七章 冬雨季施工安排与施工技术措施
第八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word
word
2 / 24
word
第一章 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某某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规X》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X》
《公路路基设计规X》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X》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一条生产道路,限额设计,总长度1700米。项目起点位于白X公路王享民家门口,终点位于朱家岭,道路纵坡均以现状生产道路与周边村庄房屋为控制高程。
第二章 施工部署
1、组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规X,配合设计单位进展施工图的设计交底和现场交底,掌握施工要求、质量标准,仔细地勘察现场和周围环境,了解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核实现有的劳动力、机具设备,进展施工动员,编写更符合实际的施工计划。
2、为方便施工,合理平面布置,准备临时工棚、材料堆场、水泥仓库、临时办公室等。
word
word
3 / 24
word
3、了解施工现场的给水、供电与场内外运输路线等情况。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尽量利用沿线供电、供水设施。生活用水与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对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展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
4、施工前对埋设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线、电缆管线等作出标志,防止施工中出现漏水、漏电现象。当施工挖方周围在危险建筑物附近时,对欲倾倒物要加以支撑或拆除。
5、对水准点、电线杆等重要位置要设置安全防护围栏。对需要迁移的设施应督促有关单位尽快迁移,以确保施工安全。恢复道路设计中线,对道路中线的各点进展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施工测量;设置施工控制边线桩,由道路中心线测出道路宽度,~,以距离5m、10m或15m钉木桩。复测临时水准点,测出道路中心高程,标于边桩上,以利于准确施工。
6、交通运输路线必须断交通时,应事先向有关部门申报,并做好断行、绕行准备。
7、查明沿线附近下水道的管径、流向或可供排水的沟渠情况和以往暴雨后的积水情况。以便考虑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
8、人员组织准备: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集中技术骨干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以确保本工程按期保质完成。同时选择施工素质高,技术全面的施工队伍进入现场。
9、机械施工组织准备:
word
word
5 / 24
word
根据现场条件,详细计算好所需投入的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化施工,提前做好各机具的检修工作,需投入的机械设备有挖掘机、自卸车、压路机、砼摊铺机等。根据施工进度机械陆续进入施工现场。
10、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现场工程进度所需,各种材料陆续进场。需要场外加工的半成品由场外加工运至施工现场。
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测量:
1、本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建设单位批准的测量基准点以与自己需要增设的控制点,进展工程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先算出各个控制点的坐标位置与高程,根据所测坐标进展施工测量与方格网复测,然后进展定位放线,定位根据场区控制网或方格网按规X精度要求埋设控制桩。应准确地测定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等,完成全部测量与计算工作。
假设对提供的根本数据进展复核验算后有异议应会同建设单位核实,并由建设单位批准后再实施。
2、要做好控制点的埋设工作,做好明显的标志,并负责保护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点和自己增设的控制网点,防止移动和破坏。一旦移动和破坏,应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并共同协商其补救措施。控制桩的位置不得布设在道路、地下设施与施工机械行走的X围内。
3、所有测量仪器均有检定合格证;测量人员均有某某、上岗证,并报建设单位认可后,方可进展施测;定位、放线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放线原始资料进展复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原始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资料存档,必要时要请建设单位签认。
word
word
5 / 24
word
4、平面、高程控制网建立
〔1〕平面控制网
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展加密,所有相邻导线点的平均距离为500m,防止相邻变长相差悬殊,影响测角精度;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导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