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特性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
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肥力:指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矿物质
45 %
土壤固体
有机质
5 %
空 气
20-30 %
水 分
20-30 %
孔 隙
理想土壤
体积比例
第一页,共88页。
一、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
1、矿物质
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岩石碎屑、
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等三个组分。
2、土壤粒组(soil separates)
粒组名称
直径(mm)
砾石
>
粗砂
~
细砂
~
粉砂
~
粘粒
<
第二页,共88页。
3、土壤质地(颗粒大小组成)
①砂质土:砂粒含量在
70%以上。结构松散,
通气和排水条件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弱。
粘粒
砂粒
粉
砂
100
0
100
0
0
100
土壤质地三角分类法
②粘质土:粘粒占优势,粘粒含量不低于40%,
结构较紧密,湿粘干结,通气和排水条件不佳,
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③壤质土: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含量相对
均匀,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农业价值较高
的土壤大都属于壤质土。
①
②
第三页,共88页。
4、土壤结构
◆土壤中的固体
颗粒往往不是以
单粒状态存在,
而是形成大小不
同,形状各异的
团聚体。
土壤中的团
聚体的结合状况
称为土壤的结构。
可分为四类。
团粒结构
1~5 mm
块状结构
10~75 mm
片状结构
1~10 mm
柱状及棱柱
状结构
20~100 mm
A层
B层
C层
第四页,共88页。
5、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来源于动、
植物体的所有非矿物质
的总称。其含量多少,
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
重要标志。可分腐殖质
和非腐殖质两类,其中
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总
量的大部分。腐殖质是
一种暗色、酸性、富含
氮素的有机胶体物质,
是土壤中特有的较稳定
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第五页,共88页。
二、土壤水分与空气
1、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微空隙和毛细管的水分,
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那部分水量。
◆凋萎系数:指土壤中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那
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
◆吸湿系数:指土壤中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
以自然蒸发的那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吸湿系数。
第六页,共88页。
2、土壤水分类型
◆吸湿水:指被土壤紧吸的水分,土壤
吸力>31个大气压。属于无效水,因为
土壤吸力>植物吸力。
◆毛管水:~31个大气压。
◆重力水:在大空隙中,土壤吸力<
个大气压。重力水是土壤中的过客,难
以保存,真正对植物有用的是处在田间
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那部分毛管水。
3、土壤空气
◆CO2、O2、水汽等等。
第七页,共88页。
三、土壤养分与酸度
1、土壤养分
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来自土壤固体
来自土壤固体
C、H、O
N、Ca、P
Mg、K、S
Fe、Cu、Mn
Zn、Mo、Co
B、Cl
第八页,共88页。
2、土壤酸度
◆土壤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包括两类:
产酸阳离子( H+、Al3+ );
盐基阳离子( K+、Na+、Ca2+、Mg2+ );
◆土壤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一般用
pH 值表示。
土壤酸度主要受母岩和气候控制。如花岗岩
风化后,盐基离子少,呈酸性;而石灰岩风化产物盐基离子较多,土壤多呈碱性。
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淋溶强度大,盐基离
子易流失,呈酸性;而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
盐基离子富集于土壤中,大多呈中性或碱性。
酸雨对酸雨分布区的土壤酸度有重大影响。
第九页,共88页。
四、土壤颜色
◆土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铁离子的化合状态和有
机质的含量。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红色为主( Fe2O3 赤铁矿
多);而在林下或多雨的山地上部,则颜色偏黄
( Fe2O3 · 3H2O 褐铁矿多);如果有机质含量较
高,就呈现出红褐色。
▲温带或寒冷地区土壤:暗黑色(有机质积聚);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偏灰白色(碳酸钙、
石膏和可溶性盐类的积聚)。
▲排水不良的土壤:浅灰色、蓝灰色、蓝绿色
(变价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