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12/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
病因病机,病症鉴别,诊断,中医治法。方剂。药物构成,剂量,用法
001:肺痨-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与肺痿鉴别,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方药:二弟卖草药 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生熟地黄 麦冬 甘草; 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贝母)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各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要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不同。若肺痨晚期,浮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肺痿:是由各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02:痹症-着痹-除湿通络 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方药:薏苡仁苍术 甘草 独活 羌活 防风 桂枝 当归
鉴别:痹证与痿证鉴别: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一方面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另一方面要观测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某些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与哮病鉴别,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方药: 附子 肉桂 山茱萸 冬虫夏草 当归 熟地
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重复发作性疾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各种急慢性疾病一种症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004:内伤发热-血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别人材料上咳嗽-痰热郁肺证是助理题目)
005:水肿-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方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全身,面色白,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是肝脾肾,水肿是肺脾肾
006:胃痛-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断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方药: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则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限度与特性,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007:中风-中脏腑-痰火淤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可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与痉证鉴别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方药:(少妇举杯祝领狗丧草地) 白芍 茯神 菊花 川贝母 竹茹 羚羊角 钩藤 桑叶 甘草 生地黄
008:哮证-缓和期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方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题目:患者幼年重复哮鸣喘息,易感冒,自汗。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009:痢疾-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鉴别: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似之处,症状均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普通以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010:黄疸-阴黄-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与萎黄鉴别(应当不是脾虚湿盛证)
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方药:黄山阴沉+仓术 附子
鉴别::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关于;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