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 行政(xíngzhèng)环境
第一节 行政(xíngzhèng)环境概述
一、行政(xíngzhèng)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系统的各种要素(外部要素)的总和。
二、行政环境的特征:
2、广泛性 :气候、资源、人口、民族,阶级、传统、科技;
1、多样性与复杂性 :要素之间交叉,关联复杂;
3、差异性 :国家间、地区间、部门间的差异;
4、多变性 :万物皆变,行政系统内外部各种要素;
第1页/共30页
第一页,共30页。
三、行政(xíngzhèng)环境的分类
1、按地域划分 :国际(guójì)行政环境和国内行政环境 ;
(1)国际社会(shèhuì)环境:
国际社会(shèhu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情况
A和发展;强权政治,“伊拉克问题”
B、国际社会的经济情况:经济秩序和经济差距;
C、国际社会的文化情况:文化侵略,“民主”、“快餐” ;
(2)国际自然环境:
全球的生态环境,臭氧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第2页/共30页
第二页,共30页。
(3)国内社会(shèhuì)环境
A、经济环境(huánjìng):生产力水平;
B、政治法律环境(huánjìng):政治的稳定性;法律的完备性;
C、精神文化环境 :教育状况、人口素质
D、人口构成环境 :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
(4)国内自然环境:
A、生态资源 :国土、太阳辐射、气温、水分、河流、海区
B、生物资源 :森林、草原、鸟兽鱼虫
C、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
第3页/共30页
第三页,共30页。
2、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guǎnlǐ)作用的层次划分:宏观、中观和微观
A、宏观:国际、国内的社会(shèhuì)、自然环境
B、中观:行政系统(xìtǒng)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环境
C、微观:行政机构内部或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具体情况
第4页/共30页
第四页,共30页。
行政(xíngzhèng)
环境
按内容(nèiróng)
社会(shèhuì)结构
地域
影响
范围
内部
外部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物质经济环境
精神文化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中观环境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行政环境的类型
第5页/共30页
第五页,共30页。
四、行政(xíngzhèng)生态学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
1、兴起:
20世纪50年代,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能源紧张,人们(rén men)普遍关注生态环境;
2、以往公共行政理论研究(yánjiū)的偏颇:
侧重组织内部因素的研究(yánjiū)上,如行政组织设立、权限划分、人员行为等,忽略研究(yánjiū)行政现象的外部环境因素 ;
第6页/共30页
第六页,共30页。
(二)代表(dàibiǎo)人物和观点
2. 1957年、1961年雷格斯(Fred W. Riggis)
《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生态(shēngtài)行政学》:
生态(shēngtài)模式(Ecological Model)集大成者
1. 1947年,《政府生态学》一文(yī wén),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
3. 雷格斯对各国行政模式的划分:三类
第7页/共30页
第七页,共30页。
(1) 融合(rónghé)型(Fused Model)的农业型行政模式;
(jīngjì jīchǔ)是农业生产力 ;
(xíngzhèng)活动以地域为基础,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
;
;
;
,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 ;
;
H. 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第8页/共30页
第八页,共30页。
(2)衍射(yǎnshè)型(Diffracted Model)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zìyóu)经济或前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
(mínzhòng)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mínzhòng)关系密切 ;
、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原则 ;
;
,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