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_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
在初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欢迎查阅!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与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形
特征高原、平原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
河流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产石油、煤、铁有色金属、铁、
水能钾盐、石油、
天然气、水能石油、煤、
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绿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青稞、小麦、豌豆小麦、棉花、瓜果
主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化旱、涝严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知识
第一部分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