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草原》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fy5186fy 2021/1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原》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县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研讨设计材料
《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本节课重点突破文章的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风光美,领悟表达方式。
本节课授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品读优美语句,体验表达方法是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去畅想,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会,这样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达到语言积累,体验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读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
县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研讨设计材料
4、揣摩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学会按照这种方式描写景物。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交流:引导学生介绍他们的家乡,老师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引出在玛多草原上拍的一张照片,从而引出新课。) 
1、教师导言:刚才我们看到了玛多的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看到草原的心情怎样?
4、再读课题: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 
3、正音。 
三、朗读感悟。 
1、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自己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哪一处景写得最美,划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县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研讨设计材料
3、指名汇报,相机板书。(以下各句,可以按照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调整)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感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愉快的心情。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重点字“绣”,理解想象。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抓住重点词“翠色欲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