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doc

上传人:junjun2875 2016/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教师进修学习个人总结这次能有机会到享有“百年学府”美誉的东南大学进修, 是很幸运的。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 进修结束了, 细细品味和思量这半年的学上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一、进修的基本情况尽管东南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 客观讲文科优势不明显。但是, 作为名校, 她的学术氛围、她的育人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对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去感受、去领悟的好机会。东南大学没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但有与之相近的社会学专业,有幸的是我主修的课程还是选修到了人类学, 是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何志宁副教授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是我进修期间的指导老师,他在德国获得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出身学术世家。何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也很高, 制定了 6 个进修计划, 主要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助教工作。在学校时, 没有真正经历过所谓的“助教”阶段, 这次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助教, 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也深深地被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的态度所打动。尽管这门课是一门选修课, 课时也只有 32 学时, 但何老师备课非常地认真, 而且非常谦虚谨慎。比如就一个简单的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他居然绞尽脑汁地列举了 50 多本,并让我从人类学的专业角度重新加以整理和补充,在他的鼓励下, 我还写了一些原著的内容简介和点评, 书目最后成文有六千多字, 老师的用心可见一斑。按照进修计划, 在何老师的授意和指导下, 完成了三章节共 4 学时的教学。尽管是自己的专业, 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东南大学的学生, 他们思维比较敏捷, 而且一些学生博览群书, 上课很有压力, 所以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幸的是, 所讲的章节涉及到田野调查, 自己有一些经验可谈, 学生们也很喜欢听, 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在课上, 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细小的专业问题, 何老师很信任我, 常让我给学生们做讲解。说实话, 这压力比上课压力还大, 因为每次都不知道老师上课会讲些什么内容, 会涉及什么理论什么人物, 他的突然“袭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但也正因为这种压力, 强迫我在课下认真地去看书,去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收获是相当大的。可能,何老师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一下我的专业水平吧,还好幸不辱命。何老师很忙, 早出晚归, 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备课、做研究。但是,他还常抽空与我谈社会学和人类学跨专业研究的一些学术问题,如三峡库区移民问题、小城镇建设、就近就业等现实社会问题, 何老师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也为我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何老师, 也常关心我的生活和进修情况, 感觉很温暖。此外, 还选修旁听了两门研究生课程即《社会问题专题》(许苏明教授)、《科学技术与现代化》( 吕乃基教授), 并听了很多人文素质讲座, 这都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百名名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 利用他们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 不仅完成了人类学课程的教案撰写, 也完成了对自己所上其他课程的教案的修改, 并完成了教改论文一篇。当然, 很遗憾的是, 由于专业的问题, 在科研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二、收获、反思与改进这次进修主要是单科进修,目的就是提高单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并获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