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鼠疫疫情和防治
鼠疫概念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危害人类最严重, 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是中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临床关键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历史上鼠疫流行曾经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是严重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关键历史事件之一。著名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 其死亡人数以亿万计。
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期, 中国都发生流行, 而且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就是开始于中国云南、广东和香港。
甘肃省历史上鼠疫流行有文件明确记载是1754年发生在夏河县拉卜楞寺院肺鼠疫流行, 发病死亡100余人。
中国鼠疫疫情态势
1 、流行范围不停扩大, 疫源地不停增加
2、人间疫情呈上升趋势
3、间隔多年忽然暴发,从静息转入活跃
4、鼠疫向城市、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逼
5、 染疫动物种类增多, 远距离传输危险性加大
6、大型项目建设, 鼠疫流行危险原因增加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自然感染鼠疫动物较多, 都可作为人间鼠疫传染源, 包含啮齿类动物(鼠类)、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
2. 鼠疫患者
肺鼠疫患者是引发鼠疫暴发和流行最危险传染源。患者通常有猛烈咳嗽并喀出大量血痰, 咳嗽喷出飞沫和痰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可使其亲密接触者感染引发原发肺鼠疫。
(二)传输路径
1、跳蚤叮咬 人类鼠疫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最常见是印鼠客蚤, 该蚤为世界性广布种, 另外还有100多个蚤类含有传输鼠
2、直接接触 人类在猎捕、剥皮、宰杀染疫动物及食肉等时, 鼠疫细菌能够经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内引发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本省绝大部分人间鼠疫病例都是因为猎捕和剥食旱獭引发。
3、飞沫传输 肺鼠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会含有大量鼠疫菌, 在呼吸、咳嗽时便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 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她人, 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关键为近距离飞沫传输。 假如接触肺部感染鼠疫动物, 如感染鼠疫狗、猫等, 也可直接感染肺鼠疫。
4、经消化道传输 经几次鼠疫流行过程中均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 表现出不能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消化道症状, 如腹痛、腹泻、脓血便等。所以, 经消化道传输可能性也应引发重视。
5、吸入或菌液溅入眼内 鼠疫试验室工作人员,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救治鼠疫病人医护人员, 在防护不妥或操作不规范情况下, 除了能够经过其它路径感染鼠疫外, 也可因吸入或菌液溅入眼内感染鼠疫。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 人不分种族、性别、年纪、职业对鼠疫菌都含有高度感受性, 流行病学上表现出差异与接触传染源机会和频次相关。
性别 中国鼠疫发病率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但在西部旱獭疫区, 男性发病率较高, %, %。
年纪 从全国情况看,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这与接触机会相关。在南方家鼠疫源地, 感染路径关键是跳蚤叮咬, 所以儿童发病较多。
职业 鼠疫发生与人类从事一些生产活动相关, 如从事猎捕旱獭农民, 其感染鼠疫机会就比较多。
人间鼠疫流行特征
1、地域性 鼠疫首发病例传染源关键是多种染疫动物, 所以人间鼠疫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或其毗邻地域。
2、季节性 人间鼠疫流行含有显著季节性, 这种季节性特点与疫源地所处自然条件、宿主动物及其蚤类生态学特征有亲密关系。以冬眠动物为关键储存宿主鼠疫疫源地, 人间鼠疫关键发生在宿主动物出蛰至入蛰前地面活动时间, 其流行高峰出现在动物流行高峰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