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论道教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及其现当代意义.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道教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及其现当代意义.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道教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及其现当代意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道教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及其现当代意义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从一定意义上说,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 可谓源远流长。古老的道教成长于中华活土, 植根于华夏文明, 道性自然, 关爱人生, 与时并进, 故能经久而活力犹存。在 20 世纪末,张继禹道长提出了“生活道教”的概念,就是力图将道教的智慧、道教的精神、道教的义理思想贯彻到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中, 立足于生活, 圆融于生活, 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通教给人提供一种生活的智慧, 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佛教文化中禅宗有“修行生活化”原则, 即以平常心在平常生活中悟道,所谓的“挑水担柴,无非妙道”。同样, 道教文化也不是一种远离尘世, 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 恰相反, 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谐社会内涵相当丰富, 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针对现在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下面谈谈传统道教的和谐观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一)以人为本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生命为本位, 高度礼赞生命之神圣,以生死为人生第一要事,所谓“人生大事唯生死”。它不像佛教谈人在死后如何如何的问题,道教讲的是人如何不死,讲“重生”。早期道书《太平经》就倡导“重生”,“贵生”, 认为天地之间“人命最重”, 乐生厌死, 乃人的本性。“不死”是道教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也是道教最基本的信仰。道教以“仙道贵生”为宗旨,贵生重生乐生。在道教经书中, 生命得到了最美好的歌颂和赞誉。道教的此种对长生不死的不懈追求, 对华夏民族挚爱人生的文化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华夏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愈益明显。它的重生贵生思想, 对提高生命的质量很有意义。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 使得人们努力地探索生命的奥秘。道教的重生哲学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不死的希望,激励着人们不断试图超越生命的极限,面对死亡增强生存的信心。当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 把人的发展看做是最根本的出以点, 人高于一切。然而还是有一些青年人, 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就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 我们从道教的重生思想的文化积淀中,可以给现代人很多启示。(二)心性和谐道教追求的是“性命双修”的生活, 道书中说“夫道也, 性与命而已”,在此,性是指心性、理性、意识。道教性命之学的修炼, 具体来说,就是要达到清净无为、柔弱不争、上善若水、虚心寡欲、见素抱朴、道法自然的境界。这就是说, 人的心性要有江海一样的胸怀, 有水一样处下济物的奉献精神, 以无为处事, 以柔弱为用, 以清净为本, 从不抱有自己的私欲, 从不去争强好胜, 而是自然而然成其大。道教的这种人生哲学是给人安身立命的智慧哲学, 启发人懂得生命的价值意义在于归真返朴,回到自然,过少私寡欲,清净无为,有利身心的生活。道教不主张出世, 不独自跑到深山老林修道, 而是强调在入世中出世, 即在闹中求静, 在尘俗之境中修心养性。正如诗人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 即身居闹市而一尘不染的境界。道教的人生哲学能起到安慰人在精神上遭遇到痛苦时,不气馁悲观,一切都看得开,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失败,维系人生的平衡。一般人都喜欢往前迈进。道家道教哲学却希望往后退一步。其实人生路上许多地方是退一步自然海阔天空,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不失为处世的一种高明策略。《道德经》中有三宝, 其中讲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说为人处世不争强好胜, 保持平常心, 与世无争, 老子以水为喻, 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说水最柔和, 遇方则方, 遇圆则圆, 滋润万物, 无分贵贱亲疏, 一视同仁。我们讲这些道理, 并非要告诫人们消极, 退缩, 而是让人们在生活的压抑中寻求平衡, 多些换位思考, 这样才有信心, 更好地活下去。从某种程序上说, 这是道家道教的光焰在深层次上调节着社会和人生,平衡人的心态。(三)自然和谐与生态和谐道教提倡生态和谐观念,今天发掘道教生态和谐观的丰富内涵,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尤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仍有重要意义。道教生态和谐,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协调互补, 共生共在。天人合一是道教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和特征,它要求人与天相合, 即人需要天来将其合理化, 肯定其存在; 天也被人格化, 具有了情感意志, 与人相同一。道教生态和谐, 也讲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和谐, 人对于自然不仅应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也应有一种深切的伦理关怀。应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道教就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出发,十分注意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它认为, 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 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道教认为人要想做到安宁共处,必须要先“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