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综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及其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我国新世纪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于老师认为: 善于激发兴趣, 拨动心弦, 富有趣味的教学, 确实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古人云: “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坚持兴趣先导,把激发兴趣贯彻到作文教学的始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没有兴趣, 就很难主动做好这件事, 如果对某件事有强烈的兴趣, 他就会想法把这件事做好。问题是如何激起和不断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什么事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 从理论上大致有三点:(1 )和孩子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引起兴趣;(2) 能激起孩子情感活动和联想想象的事情, 能引起兴趣;(3) 能使孩子自我表现并得到肯定的事情,能引起兴趣。我们应该从这三个角度考虑,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抓写作的具体的内容入手, 而不能从讲解这次作文的形式和规则入手, 因为抽象的形式和规则,是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作文教学不但要“兴趣先导”,还应该把激发和保持写作兴趣贯彻始终。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应循序渐进,从写话、写片断到写故事,从模仿续写到独立创作。台阶不要一下上得太高。如果一开始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就会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每一步他经过努力都能做到,就容易保持兴趣。其次,评改也是重要的环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小组同学发现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教师更是要以表扬为主, 哪怕有一点长处, 也要指出来, 对那些有个性特点的作文, 更要鼓励。在热情肯定的基础上, 引导孩子修改得更好。最好一定要提供条件和机会, 让孩子把自己的作文在同学、家长、教师面前展示出来。并保存起来,增强他的成就感,以此激发孩子主动写,继续写的兴趣。二、激发情感于永正认为:“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 表达与交流, 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 只有情深, 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情感,因而写作时感到很困难。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老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 开出茂美的花, 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 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离不开充实的生活, 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 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 容易兴奋, 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 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作文教学如果从作文的情感交流功能入手,在课堂上激发情感的“火花”,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与人交流的快乐。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 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 在说话, 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在教学中于永正以情激情,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拨动他们的情感的心弦, 让情满堂, 让情与智和谐共生, 让课堂闪耀着动人的灵弦。在作文教学时, 于老师首先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趣作文的情境,将儿童引导到急于表达的情景之中。当儿童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产生愿意读书, 急于表达的愿望时, 读书作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写描写秋天的作文, 就需带孩子去郊外观看秋风、画秋风、议秋天, 这样就能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情思高涨, 情思活跃, 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习作之前, 老师营造情境, 找准动情点, 这样学生在习作时, 就能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缜密。三、读写结合于永正认为: 读写结合, 迁移运用。读和写巧妙结合,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能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 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也是回归文本整体的有效方法。动笔前延伸到阅读教学中去,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每教一课,都以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为范列, 有侧重地讲解写作知识, 有重点地让学生练口、练笔, 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从“读”的此岸达到“写”的彼岸, 再回到“读”的此岸, 如此不断往返, 使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比如, 我们在中高年级研究了如何按照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 使读写结合得更加紧密。主要做法是: 一是把阅读教学中的释题与作文教学中的审题, 拟题结合起来, 让学生把握审题和拟题的几种方法。二是把阅读教学中的段落划分、中心的归纳与作文教学中的立意和谋篇结合起来, 让学生形成能力, 重点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三是把阅读教学中的词句教学与作文教学中的遣词造句结合起来。 1、模仿写法。学完课文后, 宜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读写迁移, 引导学生仿写句, 段篇章。通过对范文进行理解和仿写,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