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护理专业实习手册.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护理专业实习手册.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12/4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护理专业实习手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护理学专业(大专、高职)毕业实习筹划
一、实习目与任务
护理学不但是一种技术性较强职业,还是一门具备独特理论体系专业。因此护理教诲具备很强实践性、服务性和社会性。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规定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思想;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掌握临床常用疾病护理及惯用护理操作技术;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二、实习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时间共42周,涉及预实习2周(5月14日至5月24日)、医院实习35周(5月30日至1月30日)、社区实习或定岗实习5周((1月31日至3月3日。医院和社区实习详细安排如下:
实 习 时 间 分 配 表
实习内容
科 别
实习
时间
备 注
内科护理学
内科、心电图室
12周
心电图2周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
外科、手术室
妇科、产科
儿科、新生儿科
急诊科、ICU
社区
11周
4周
4周
4周
5周
手术室2周
合 计
40周
三、实习组织领导与管理
(一)组织领导
1.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协助下,由护理系详细负责安排实习工作,指引实习医院实行毕业实习筹划。
2.实习管理科、护理系于毕业实习前,组织实习前训练及考核,负责安排好实习基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组织有经验教师,定期检查实习筹划执行状况,并协助做好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和实习管理工作。
3.实习医院应有一位护理部主任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并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由护理部、大科护士长等关于人员构成,详细负责实习筹划实行和安排及实习结束时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估。各实习科室应设专人负责教学管理,并在护理部及护士长直接领导下定期检查学生实录。
(二)实习指引教师规定
教学医院各级护士均为实习生教师,都负有临床和教学双重责任和义务,集师德和医德于一身,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具备潜移默化影响,各科应安排符合如下基本条件教师进行带教。
1.坚持党四项基本原则和教诲方针;具备良好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责任心强,为人师表;乐意担任临床护理和实习带教双重工作。
2.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和技术夯实。
3.具备较强逻辑思维和较好语言表达能力。
4.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能坚持正常工作学习,能胜任实习带教任务。
(三)实习生规定
1.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学院及实习医院规章制度,由实习医院统一安排实习生政治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
2.服从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安排,尊敬教师,准时完毕教师交给各项工作任务。
3.尊重患者,明确患者权力和义务。禁止接受患者或家属馈赠;禁止因个人学习而增长病人痛苦。
4.爱护公物,励行节约,诚实自爱,不拿病区公物私用。如损害公物应及时积极向所在病区护士长报告,并按实习医院规定补偿制度进行补偿和解决。未经教师批准不得擅自动用贵重仪器。
5.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如发生差错、事故应及时报告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以便采用有效补救办法,并在24小时内向病区护士长和护理部提交事情通过书面报告。
6.上班提前10-15分钟到达病区,做好接班前准备工作;不早退、不旷工、不擅离工作岗位;上班时不能会客、做私事和打私人电话。节假日由医院按照国标负责安排休息或值班,不得擅自调班。
7.实习生原则上不得无端请假,若有特殊状况3天内由实习医院批准,3天以上需向学校报告。病假须有疾病证明,事假须有家长签字,未经准假而擅自离岗者作旷工解决,请假合计超过该科实习时间1/4者,须补实习,合计超过三个月者,应随下一届学生实习和毕业。
四、实习指引办法
1.病房护士长或教学负责人负责抓全组同窗实习工作,病房各级医护人员均有责任指引护生工作,规定每名带教教师只能带1~2名护生,以保证带教质量。
2.护生应在带教教师指引下对病人进行护理;带教教师应关怀理解护生思想、学习及生活状况。
3.各科室在每批实习生结束该科实习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同步做好出科鉴定。
4.护理部应定期为护生举办护理专业知识讲座,各科室应依照详细状况合理安排护生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
五、实习内容与规定:详见临床各科室实习大纲。
六、毕业实习考核:
实行毕业实习考核制度,考核由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两某些构成。
护理学基本毕业实习大纲
一、合用对象:
本大纲合用于护理专业大专、高职学生。
二、实习目
通过毕业实习,树立整体护理观,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备对常用病,多发病和惯用药物疗效、反映观测监护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服务;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