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黄瓜lqy.ppt

格式:ppt   大小:86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瓜lqy.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1/12/5 文件大小:8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瓜lqy.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种:早熟、瓜码密、高产、抗病、优质、耐低温。
土壤:-,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
整地:采用深沟高畦,-(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品种、土壤的选择和整地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适时播种:二月中下旬-三月上旬播种
浸种催芽 :50-55℃ 10分钟
30℃ 4 -6小时 28-30℃
20小时
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
(2片真叶)时定植
适时播种、育苗与定植
第三页,共20页。
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
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肥水管理
第四页,共20页。
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黄瓜春季大棚栽培的温度管理,前期以保温防寒为主,中后期以降温防病为主。为创造高温高湿的条件,缩短缓苗期,一般定植后闷棚5~7天,棚内不超过35℃不放风(如果棚内长时间超过35℃,可适当放风)。有内棚覆盖的,应在晴天上午揭开内层膜,尽量争取阳光照射,提高棚内气温与土温。
  缓苗后,控制25~30℃的棚温,时间每天在8小时以上。当棚温升至25℃时可开始放风,尽量避免棚内出现35℃以上的高温和夜间10℃以下的低温。阴天日照不足,应在中午温度高时进行短时间放风。
第五页,共20页。
搭架引蔓与整枝
第六页,共20页。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第七页,共20页。
(1)生态防治: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
(2)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冶: 发病初期喷施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2%
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第八页,共20页。
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1]
第九页,共20页。
1)选用耐病品种。
(2)从无病瓜上采种。
(3)种子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5)药剂防治:
1、预防方案:《细截》30ml兑水15kg进行全株均匀喷施,3天2次效果最佳。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2、治疗方案:《细截》50ml+《金贝》40ml+有机硅5ml兑水15kg,发病前期,应用下列农药也可兼治霜霉病,另可加入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3]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烯酰吗啉+霜脲锰锌+中生菌素混合喷药防治
第十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