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12/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用传染病及防止办法

  一、常用传染病
     依照传染病重要传播途径,分为如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他: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基本特性
     1、有病原体:涉及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要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性:不同传染病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可抵抗相似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防止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常用重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边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她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衣裤、器具、手等导致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加工、储存、制作、运送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可导致局部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导致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处处活动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防止办法
  防止肠道传染病核心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防止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品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既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防止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重要体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普通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普通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浮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