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地球物理专业介绍.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物理专业介绍.doc

上传人:phljianjian 2014/9/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物理专业介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系简介
是一门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及太空环境的科学。它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
和信息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空间探测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各种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与研究,从而探索地球内部及近地太空直至太阳外层大气和整个行星际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拓展人类的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预防及减轻地球与空间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为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极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类对所生息的地球及其空间环境的科学认识,而且支持着众多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部门或高科技领域,为太空时代的人类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今天,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地球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其研究成果将对21世纪人类的生存发展、太空环境的充分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物理学系创建于1958年。成立四十几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地球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他们中有些已经成为科学院院士,有些在国家的重要科研与行政部门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
本系目前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两个专业。本系学科方向齐全,教学体系完善。两个专业均为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本系有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其中包括院士2人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师资力量雄厚,并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及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系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现代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具备能够运用物理学、数学以及其它现代高新科技知识与技能研究与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
本系本科以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招生,前三年主要系统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外语和地球与空间科学基础课程;第四年,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修地球物理或空间物理方向的课程。本系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志愿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国家机关、国防部门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50学分
必修课:92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37学分
院系必修课:47学分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
专业必修课:8学分
弹性力学、地球物理学原理、地球系统科学概论
限选课:37学分
任选课:15学分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6学分
毕业生情况
本系本科毕业学生大多掌握了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直接参加工作的很少,以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为主,其中大多数本科生都可保送本系研究生,一部分可保送到物理、电子、经济中心、方正科技等单位的研究生。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出国深造,人数逐年增多,学校去向优秀,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哥伦比亚等世界一流大学都留下了我系学生的身影。近7年本科毕业生去向情况见下图。
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介绍
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本专业创建于1956年,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悠久。创建4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为地球物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优势与特色
·优秀的师资队伍
·齐全的学科方向
·前沿的学术研究
·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
·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学科方向
· 地震学
· 地球内部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 勘探地球物理学
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
· 地球电磁学
优秀的师资队伍
在19名教职员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2人,工程师2人。教授中包括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陈运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师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人是美国、英国和日本著名大学的博士。
师资队伍年轻、精干,平均年龄40岁。
良好的科研环境
1. 现有科研设备300万元,新投入900万元扩建实验室
w 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
w 岩石物理与地壳动力学实验室
w 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实验室
2. 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近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572万元
科技部 9项,210万元
教育部及其它部委25项,344万元
包括:
杰出青年基金 2项
重点基金 1项
973二级课题 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