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拉康式解读.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拉康式解读.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1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拉康式解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拉康式解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拉康主体心理学的“镜像”和“欲望”理论为视角,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主要人物阿里萨,以此来证明爱情是一种幻象,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漂浮的能指,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缺席的在场。
关键词:镜像 欲望 阿里萨 《霍乱时期的爱情》
文学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罗认为, 这部小说“展示了所有的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1]p1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和“欲望”理论, 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主要人物阿里萨,以此来证明爱情是一种幻象,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漂浮的能指,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缺席的在场。
主体理论和欲望学说是拉康式精神分析学的根本支柱。拉康的主体心理结构由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构成。本文主要运用了想象界和象征界,故实在界不再赘述。“拉康认为自我产生于镜像阶段,在镜像阶段中,婴儿在镜前把自身与自己的镜像同一起来,最终确立了同一性身份。实际上,婴儿认同的镜像只是他的身体的一个影像,是一个虚幻的存在。因而婴儿的自我仅仅是自我的理想,婴儿在镜像前沉迷于
他的映象这一现象乃是一种典型的想象关系”。[2]p194其次,在拉康的“主体心理结构中,象征界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象征界即符号的世界,它是支配着主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秩序,主体在其间通过语言同现有的文化体系相联系,同他者建立关系”[2]p195。“主体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其他主体对他的认识或认可。”[2]p195
:爱情是一种想象
“在拉康看来,主体意识是人类自恋的表现:无法看到自己全貌的人通过镜子打量自己,从而在一种格式塔式的美感中产生强烈的误指和自恋。换句话说,爱情起源于个体自我探寻的欲望,其始终是自我的迷恋、顾影自怜。”[3]p2“作为自我欲望唤醒的投射对象来说,爱情始终是一种缺席的状态。欲望的本质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爱一个人犹如爱一面镜子,真正的爱情始终缺失。”[4]p96
很多文学研究者都认为阿里萨是情圣,他自己也标榜:用51年9个月零4天去爱一个人。但是这样的爱情充满了想象和梦幻,他爱的只是镜子里自己的影子, 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别人。首先,阿里萨的爱情是自己的想象,是自己投射在费尔明娜这面镜子里的影子,爱的对象并不存在。当他作为邮差去送信,第一次看到费尔明娜在树下读书的样子,就触动了他诗意的想象,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相处和交流过,唯一的交流是写信:一种虚幻的想象。所以,与其说他爱的是女主,不如说他爱得是自己的想象,是自己在费尔明娜这面镜子中的投影。透过这面镜子,他看到了多愁善感,敏感细腻,情感丰富,诗情画意,诗人气质的自己。费尔明娜这面镜子激活了他浪漫主义诗人的潜质,他热爱阅读,尤其是诗歌,他写情诗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自身,来源于自己的浪漫主义诗人潜质,来源于自己的文学素养,来源于阅读的积累和文学的熏陶,而不是来源于费尔明娜本身,费尔明娜只是一个激发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关,他连费尔明娜的模样都没有看清
楚,从来没有面对面深入交流过,在这样的前提下产生的爱情,写下的情诗,都来源于自己的想象,透过费尔明娜这面镜子,他充分挖掘了自己为自己塑造的“情圣”形象,诗人形象。
所以,与其说他爱的是费尔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