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劳动监察规定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开展
第一节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8世纪末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为早期“劳工法规〞的产生奠定了根底
1804年,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诞生,它把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的租赁〞,以后资产阶级各国都把雇佣关系作为一种“自由〞的契约关系来加以规定。
一些残酷的劳工法规被逐步废止,并随之出现一种新的立法——“工厂立法〞。英国1802年公布的?学徒安康与道德法?就是最早的工厂立法。
第一节 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英国?学徒安康与道德法?的公布标志着劳动法的诞生
在19世纪,1802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限制纺织工厂童工工作时间的法律——?学徒安康与道德法?。这一法律规定,制止纺织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其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制止学徒从事夜工。
各国学者都公认工厂法为劳动法的起源,,并把英国的?学徒安康与道德法?视为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第二节 国际劳动立法概述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概念
国际劳动立法,是指由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所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这些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为各国劳动立法提供了国际劳工标准。从1919年至2002年,共制定了184项公约和193项建议书。
19世纪前半期,首倡国际劳动立法的思想家,主要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瑞士是最先主张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国际劳动立法的开展
1890年3月在柏林召开了有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劳动立法会议,会议通过了:星期日休息、童工的最低年龄、青年工的每日最多工时、制止女工、童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做夜工等,但这些议案没有付诸施行。
1900年在巴黎成立了一个国际劳动立法协会,1905年在伯尔尼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制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该两个公约经缔约国批准即在缔约国内发生效力。这标志着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场。
国际劳动立法的开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参战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劳工委员会,拟定了?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和一个包括九项原那么的宣言,于1919年提交和会讨论通过,编入?凡尔赛和平条约?第13篇,即“国际劳动宪章〞。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至今已有会员国170多个。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由各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它设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按内容可分为十类:
1.就业和失业。
?就业政策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964年〕,
?废除强迫劳动公约?〔1957年〕,
?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958年〕,
?失业公约?和同名建议书。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按内容可分为
2.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业工作时间每日限为8小时及每周限为48小时公约?、?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公约?、?工业中实行周休息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修正〕公约?等。
3.工资。?确定最低工资方法的制定公约?、?在雇主无偿付才能情况下保护工人人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992年〕等。
二安和卫生。?职业平安、卫生和工作环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平安使用公约?和同名建议书、?港口装卸的劳动平安和卫生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等。
5.女工保护。?女职工保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夜间工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等。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6.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准许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受雇工业的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童工体格检查公约?等。
7.社会保障。?工伤事故津贴公约?、?关于残疾、老年和遗属保险一般原那么的建议书?、?促进就业和失业保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本等待遇公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