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 页
社会公共礼仪知识选录
2019年9月25日 12:42
单项、多项选择题:
1、在古人看来,有修养和内涵的君子,要在外表、言谈、举止各方面做到端庄、得当、谦逊和有礼。《礼记·表仪》有载:“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话中“足”的意思是指________。B
A 言语
B 行为
C 服饰
D 仪表
2、礼字,到西周(公元前500年)以后才被广泛使用,其含义从祭祀范围扩大到道德规范中。《周礼》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礼仪著作,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尚礼、崇礼的精神,成为后代“礼”的渊源。
《周礼》及_____________两本书合称为“三礼”。A,D
A《礼记》
B《礼论》
第 2 页
C《礼运》
D《仪礼》
3、孔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其中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第二个“礼”字指的是____________。C
A 礼节、礼貌
B 仪式
C 规矩、规则
D 送礼、财礼
4、“礼仪”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礼记》中。据考证“仪”字的含义包含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A,B,C,D
A 法度、准则
B 典范、表率
C 形式、仪式
第 4 页
D 容貌、风度
5、经过长期的演变,礼字的宗教含义逐渐减退,世俗含义逐步增长,现在我们所说的礼,其含义反而变小了,泛指_______。A,D
A 礼貌
B 社会文明
C 法律制度
D 社会行为规范
6、我国古代_______是礼仪的中心内容。D
A 忍让
B 礼貌
C 平等
D 道德
7、在封建社会中,礼是宗法等级制度,是一套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推而广之,在社会生活中,礼可以表现为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___________。A,B,D
第 4 页
A 礼法
B 礼节
C 礼物
D 社会规范
E 礼貌
8、孟子把“五常”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五常”包括“礼”、“仁”,还有
____________。B,C,D
A 和
B 义
C 智
D 信
第 5 页
9、孟子说:“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应,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自己有“礼”得还不够呢?孟子的认为,“礼”最初的意义无非就是____________之心。B,C
A 礼貌
B 恭敬
C 辞让
D 尊敬
10、著名教育家朱熹对儿童礼仪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其编写的《蒙童须知》教材开篇:“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对日常仪表方面的礼仪提出了具体要求。朱熹是___人。B
A 唐朝
B 宋朝
C 元代
D 明朝
第 6 页
11、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关爱别人,尊敬别人,同样也会受到社会的爱戴及尊敬。孟子主张兴办学校,加强道德观念的教育,要求学生要有________品德和风尚。A,B,C
A 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B 友爱兄弟、忠于长上
C 办事诚实、讲究信誉
D 友爱谦让、团结互助
12、清代李毓秀写了一本《训蒙文》,后更名为《弟子规》,书中详细规定了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其中有敬长者、仪表、仪态、语言、禁酒等方面的要求。“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是对学生____方面的要求。B
A 礼貌
B 修养
C 道德
D 仪态
第 8 页
 
13、化妆既是为了敬人,又是为了自尊,但应注意避免_______。A, B
14、旅游、出差时,如若乘船出行,坐乘轮船要注意的细节有_______。A, B, C
,避免被其他船只误认为旗语或信号
15、着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