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组织设计}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6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设计}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分析.doc

上传人:3144187108 2021/12/8 文件大小:2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设计}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织设计)塑性变形与再
结晶的显微组织分析
20XX年XX月

实验七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分析
壹.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冷变形后,变形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2) 了解于冷变形后进行再结晶退火的显微组织变化情况,重点了解不同变形对退火后 晶粒大小的影响情况,以及再结晶温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原理概述
金属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基本过程。当应力增加到超过弹性极限 时,金属就要产生塑性变形,外力去掉后,这部分变形仍然保留着,此种变形过程称为塑性 变形。塑性变形能提高金属和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而塑性、韧性则下降,即产生加工硬化现 象。
冷塑性变形后, 不但性能发生变化, 金属和合金的组织也发生变化。 如晶粒形状的改变; 出现滑移带、孪生带;晶内出现亚结构;塑性变形量很大时,将产生变形织构。
于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变形织构经再结晶退火后,于金属中保留或新发展起来的织构 称为再结晶织构或退火织构。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或合金,于塑性变形过程中,不容易形成 孪晶。但于再结晶退火后,于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中经常出现孪晶,这种孪晶叫再结晶孪晶 或退火孪晶。
金属产生织构以后,不能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三.影响金属显微组织的因素
冷变形对金属显微组织的影响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晶粒逐渐沿受力方向伸长,且且晶粒内部 产生许多亚晶粒。
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变形程度是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最重要因素。于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变形量 越大,则晶粒越细。变形程度和晶粒度的关系如图 7-1 所示。
图 7-1 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Sk称为临界变形程度。不同金属的临界变形程度不同, 壹般均于2〜10%之间。铁为2
10%,钢为5〜10%,铜及黄铜约为 5%
当变形量于临界变形量附近时,晶粒之所以变粗是由于变形量小时,变形不均匀且
分布于个别区域,只有极少数区域有条件产生核心。因此,这些个别核心就能够进行异 常的长大,最后长为粗晶粒。
变形量增加时,形成核心的微小区域增加,这时每个核心均需要长大,于相互制约
的情况下,结果得到细晶粒。
但当变形量太大时,于曲线上又出现第二个高峰,即晶粒反而又变粗,壹般认为这 是由于变形织构造成的。
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退火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晶粒越粗大。但加热温度越高,其影响越为明显,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晶粒几乎成直线长大。

原始晶粒越细,则晶界越多,形成核心的有利地方也越多。因此,再结晶后得到的晶粒 也越细,反之则越粗。
下面举例说明各因素对金属显微组织的影响情况。
例1:10号低碳钢于不同冷变形度变形后的组织如图 7-2所示。这壹套样品为退火后冷轧,
经4%的硝酸洒精溶液侵蚀,
于 1000
黑色珠光
图7-2a10#钢经 卩10% 变形后的组织
组织说明:白色基体为铁素体,晶界上分布着黑
色片状珠光体。晶粒形状基本上没发 生变化,仍为等轴状晶
图7-2b10#钢经卩30%变形后的组织
组织说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白色铁素体沿 着加工方向开始被拉长,处于晶界 处的珠光体也随之被拉长。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组织说明:铁素体晶粒沿轧制方向变形,呈 组织说明:随着变形量增加,铁素体和珠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长条状分布。分布于晶界上的珠
光体被拉长,变形更剧烈,大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C10#钢经£=50%变形后的组织 图7-2d10#钢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