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儿科合理用药 (2)课件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74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合理用药 (2)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2/8 文件大小:1.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合理用药 (2)课件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儿科合理用药 (2)课件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由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程度不够、不适当的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儿科用药复杂化的局面,出现了更多不合理用药,如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适应证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失当,用药方法不当等。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
儿科用药特点
儿科用药具有特殊性: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是由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除体重增长迅速外,在正常条件下,小儿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新生儿早期胃酸pH较***低,口服给药时,某些弱酸性药物服用后血药浓度高于***。胃排空速率可影响药物吸收程度、血药浓度及达峰时间。新生儿胃排空速率一般比***慢,且受出生后月龄、哺乳方式、食物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影响。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吸收
经皮肤给药时,由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体表面积大,药物较***更易透皮吸收。由于小儿相对体表面积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主要靠调节体温中枢而降温的药物,如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等)不适于小儿应用。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婴幼儿脂肪含量较***低,脂溶性药物不能 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低,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分布
婴幼儿药物-蛋白结合能力比***低,可导致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一些游离型药物可自由通过,一方面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另一方面也能导致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分布
含有氨基的退热药和维生素K可从蛋白结合位点上将胆红素置换,使游离胆红素增加,较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透过血脑屏障,则可引起核黄疸。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代谢
新生儿肝药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早产儿肝微粒体羟化酶功能差,易导致羟基代谢的药物消除减慢,在体内蓄积,如***、异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等。新生儿自然出血或颅内出血不宜长期使用VitK(一般不超过3d),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
药物的排泄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肾血流量低,滤过率仅为***的2O~40% ,出生3~5个月后才可达到***水平;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需7个月才达到***水平;此外,肾小管泌酸能力低,尿pH 高,影响碱性药物排泄。鉴于这一生理特点,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如***、庆大霉素)消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