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概括为三类: (1 )在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 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等。(2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 )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以上三项属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其性质可分为; 1 :化学因素;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 2 :物理因素; 如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振动。3: 生物因素;炭剧杆菌、霉菌、布氏杆菌、病毒、真菌等,还有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构成所称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 4 个条件: (1)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 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4)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职业病。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1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 以防止事态扩大。(2) 公司应急救援组织进行救援时, 如事故物资有毒时, 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 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迅速将中毒者撤离危险区,移至通风处,尽快使毒源不再继续进入患者体内。(3) 保护事故现场, 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的材料、设备、工具等。(4) 尽快消除进入体内已吸收的毒物, 采用补液等方法排毒救治。及时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5) 对可能受害的人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应急健康检查。(6) 按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 )统一指挥,响应快速。(2)“三优先”原则: 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保护环境优先。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结构图: 应急组织体系成员(单位)职责和权限 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体系的构成应急指挥结构图: 总指挥: 李成全副总指挥: 高利波李峰刘发浩苗秋生成员: 贺家余贺礼树谭小战薛转社连世涛王战平原野李开路苗勇李元员应急救援小组:见上图。应急指挥部职责: (1) 分析判断事故、事件危害程度, 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2) 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3) 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 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4) 报告上级机关, 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 (5) 评估事态发展程度, 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6 )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7) 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8 )决定救援人员、员工、家属从事故区域撤离, 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 (9) 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反应组织; ( 10 )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 11) 决定矿井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监督各单位事故应急演练。 4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1 )每年由矿井生产技术科定期向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监部提出申请, 对辖区范围内有粉尘及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实地监测。(2 )通风队负责为员工提供正常生产的作业场所(环境) ,根据监测要求,协助指定检测机构选择测定点并做好检测评价。(3 )通风队负责为上级监管部门提供有关数据及技术资料(包括作业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接触程度、设备运转情况等)。(4 )被监测车间要严格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在监测机构( 人员) 取样时始终保持正规作业, 不得有人为扬尘现象。(5 )对监测报告通风队要及时报送公司综合办公室归档,以备存查。(6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 竣工验收之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取得认证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7) 在新建、改建等项目立项时, 主管职业病防治的部门要积极参与, 根据项目内容分析职业危害, 并对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