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岱山县东沙工业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

格式:doc   大小:166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岱山县东沙工业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12/9 文件大小:1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岱山县东沙工业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岱山县东沙工业基地发展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东沙工业基地简介
中旬岱山县泥峙镇(现为东沙镇)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优化产业布局,增进产业集聚,科学整合劳动力、土地等潜在资源优势,使之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打破老式一乡一镇自我发展封闭格局,大胆提出在原泥峙、高亭、东沙三镇交界处“金三角”地块构建岱北工业园区规划设想。
5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批复成立岱山县岱北工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规定做好岱北工业开发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及土地收储工作、招商引资工作等,增进开发区整体发展。
岱北工业基地于开始实质性启动,一期规划179亩。为加快工业基地开发进度,东沙镇政府先后投入700多万元资金用于岱北工业基地征地和水、电、广电、移动、电信、联通、道路及厂区场地平整等“7通1平”先期基本设施建设,以期筑巢引凤。同步,积极向外进行项目推介、招商引资。并对进区公司实行一站式管理、一种窗口对外、***服务管理方式。
时至今日,岱北工业基地一期已所有开发,为了使岱山县经济在“十一五规划
”及此后发展,东沙工业基地建设刻不容缓。建成后东沙工业基地对于进一步壮大区域内重点骨干公司,增进公司之间技术进步,对东沙、岱西、岱东、高亭镇工业发展产生强大推动作用,同步还将拉动一片新家庭公司形成。此外,岱北工业基地开发必然会提高人气,汇聚一定人流、物流、资金流,这将对宫门“金三角”地区成为本岛辅中心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东沙新区建设与东沙工业基地关系
岱山县东沙镇于2月编制完毕了《岱山县东沙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得东沙工业基地开发建设依托东沙新区启动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现状工兴路已有某些上规模公司和小型公司为基本,环岛公路、沿海环路等贯通之后,交通条件改进,大片盐田提供了丰富土地资源,与国家土地政策也不矛盾,较适当满足岱山、东沙此后工业发展需求。
东沙镇北部海域实行围垦后,将会有约4000亩盐田可作为工业基地开发建设用地,依照岱山县城总体规划,县域城乡体系规划,东沙为岱山本岛副中心城乡。因而工业基地开发不但对东沙镇,对整个岱山县来说都具备重要战略意义。
3、有关规划对岱北工业基地注重
起,岱山县十一五规划开始全面启动,“一轴两翼”总体布局框架构建,对一轴(岱山岛-长涂岛)北部工业基地予以厚望。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基地概况
1、地理位置
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端,北濒岱衢洋,东邻岱东镇,南与高亭、西与岱西两镇接壤。规划区位于东沙泥峙社区北部,高东线、环岛北线作为区内外重要联系交通。
2、气候气象
⑴风象:东沙镇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气候适当。季风气候明显,1-3月、11-12月以北风为主,4-8月以东南偏南风为主,9-10月以东北偏北风为主。
⑵气温:℃,最热8月,℃;最冷1月,℃,年无霜期长256天。
⑶降水:,,每年一、十二月降雨至少,7-9月为全年雨量最多月份。
3、地貌水文
本基地用地处在三面环山海涂冲积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平坦,规划范畴内用地大某些为盐田。-,-
,-(黄海高程)。
规划区域内无大河,受影响较大重要是潮汐和风浪。
潮汐:海域潮汐为不正规半日潮,近岸潮流基本呈东西往复流,,,一遇最高潮位为3米。
风浪:岱山外海海域受大风影响或台风过境时,风浪较大,最大波高3米以上;近海海域由于有众多岛屿形成天然屏障,风浪相对较小,最大波高2米如下。
4、防自然灾害
本区防自然灾害重要有两方面:
防风:规划区属于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冷暖空气经常交汇地方,气候比较复杂,特别在夏秋季,台风(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影响境内大风重要有冷空气影响偏北大风、低气压大风、雷雨大风以及台风产生大风。
地震:依照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关于文献,岱山县是全省地震高烈度区(Ⅶ),列入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二、用地生态评价
1、用地生态资产评估
依照生态资产价值高低,结合东沙工业基地及周边环境自然生态现状,可以将该区生产资产进行分区,详细划分如下三个级别:一是自然生态价值贡献较大区域:重要是指基地周边自然林地和滩涂。二是生态资源价值普通区域:重要是盐田和耕地,人工开发强度较低,依然保存一某些自然属性,对自然生态具备一定贡献。三是城乡建成区:建成区范畴内为人工环境,自然生态价值最低。
对东沙工业基地发展来说,减少对基地周边生态资源价值较高区域占用,将有助于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
2